乳房炎是指乳房受到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因素作用而引起的乳房实质、间质或间质实质组织炎症过程。按照症状和乳汁的变化,可分为临床型与隐性型两种。临床型以乳房出现红肿热痛和乳汁变性为特征。奶牛乳房炎是造成奶牛业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该病不仅可使病牛奶产量和质量降低,有时还会导致病牛丧失生产性能,给奶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病因
乳房炎通常是由于病原微生物侵入乳房所引起的。病原菌通过乳头管、或创伤侵入乳房内,有时也可经血管或淋巴管而感染。
1.自身因素
(1)年龄,随着年龄的增加,奶牛体质减弱,免疫功能下降.所以隐性乳房炎的阳性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2)胎次,随胎次的增加乳房炎的发病率会相对较高,由于长期的泌乳过程中,乳头管松弛和感染机会增加,病原微生物侵入乳头管的程度增加;(3)泌乳月,研究显示泌乳初期和停乳期乳房炎的发生率较高;(4)乳房结构,乳房的结构和形态对乳房炎发生有很大的影响,如盆碗型乳房的发病率低于圆筒型乳房。
2.营养因素
饲料中的营养成分,特别是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与乳房炎的发生有较大的联系;蛋白质的日粮有利于提高产奶量。但同时也增加了乳房的负荷,使机体的抵抗力降低。饲料成分突然改变和日粮成分的不平衡或过量都会增加乳腺炎的发病率。饲喂过量的氮或蛋白质是促发乳腺炎的因素之一。非蛋白氮对保护乳房的白细胞或淋巴细胞至关重要,应避免富含非蛋白氮的高湿青贮玉米或苜蓿日粮的突变,如果血液中的氨水平较高。饲料中应该配比足够的粗纤维,以使瘤胃微生物将血氨转化成菌体蛋白。此外,质量差的青贮料对奶牛的免疫系统有一定的负作用。高热处理的蛋白质和糖,可以杀死保护乳房的白细胞。发霉的干草和霉菌毒素也损伤白细胞,降低机体免疫力。
3.环境因素
(1)季节。高温季节,奶牛食欲减退,机体抗病能力减弱.处于热应激状态,是导致隐性乳房炎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2环境卫生状况。较差的环境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重要场所,也是隐性乳房炎感染的重要途径。(3)外界应激。人、牛、挤奶设备之间长期的配合形成了挤奶定势.即挤奶者在挤奶过程中的操作习惯和牛对挤奶过程的适应性.改变这种定势对牛来说就是一个应激源。
4.挤奶机与发病
好的挤奶机本身不会直接引起乳房炎,然而有许多管理方面的因素会使奶牛乳房易受病原体感染而引起乳房炎的发生。挤奶机的性能差或者管理或使用不当,都能引起乳房受损或增加细菌对奶牛感染的机会。挤奶机使用不当,能刺激伤害奶牛的乳房组织,提高乳房炎发生率。挤奶机清洗消毒不严格会引起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和蔓延。
(1)真空度不恒定
挤奶过程中应保持恒定的真空度,若真空度过高或过低以及不规则波动,都会提高奶牛乳房炎的发生率。过高的真空度会损害乳头皮肤和乳头括约肌,使乳头外翻的情况加重,导致奶牛乳房受到细菌侵袭,从而引发奶牛乳房炎;真空度过低时,会使乳头偏斜,造成漏气,使空气进入奶杯、污染乳头,引发乳房炎;当真空度不规则波动时,乳汁可能会倒流到奶牛乳头管中,将奶杯上的细菌带人乳头管内,使乳房产生炎症。另外,真空调节器是维持真空度稳定的重要保障,不完善的调节器不能使挤奶机的真空度保持恒定,若使空气进人挤奶杯、降低真空度,也易引发乳房炎。
(2)过吸
乳房内的牛奶早已排空,而奶杯没有及时取下还在吸奶。由于乳房的四个乳区产量不均,容量差异造成一些过吸现象,如轻度过吸不会引起乳房炎,但反复长时间过吸或高真空度下过吸往往会引起乳房炎,因它会损伤乳头内组织及括约肌。如采用自动脱落装置能有效地防止对乳房的过吸。
(3)奶杯和奶杯内衬的选择
奶杯和奶杯内衬的选择与乳房炎感染有一定关系,主要是与奶杯和奶杯内衬的长度有关。奶杯内衬要有足够的长度(mm以上)适宜的口径。否则会使每一次的脉动周期不能彻底打开和关闭,乳头得不到充分地按摩和休息以及排奶的不畅通,口径过大乳头容易受到污染,口径过小易造成乳房排奶不畅,因而造成乳房炎发生。
(4)挤奶机的清洗
挤奶机的未及时的清洗或清洗不彻底,消毒卫生不严格,特别是乳杯不清洗消毒都能造成乳房炎的发病率增高。
5.管理因素
(1)圈舍设计不合理牛舍及牛床的结构不合理,如牛床太窄、太硬或潮湿等容易使乳头擦伤。
(2)圈舍环境卫生圈舍阴暗潮湿,通风不良,卧床潮湿或垫草更换不及时,运动场不平整或排水不畅,积留粪尿,等环境因素也可以增加乳房炎发病率。
(3)挤奶操作不规范如乳房卫生差,挤奶操作不规范,挤奶前后对奶头的消毒不到位,挤奶系统没按照操作要求及清洗程序清洗下净,消毒不彻底。
6.疾病继发
当奶牛患有子宫内膜炎、阴道炎、胎衣不下、腹泻、口蹄疫等病时都可直接或间接的促进本病的发生。其次,中毒、高热、前胃弛缓等疾病均可诱发乳腺炎。同时奶牛患蹄病可使乳腺炎发病率升高。
7.应激
妊娠、分娩、严寒、酷暑、惊吓、突然改变饲料、饲料发霉变质,更换饲养人员,尤其是更换挤奶人员等等应激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奶牛的正常生理机能。致使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增加。因此,要尽量避免这些因素对乳房炎的诱发作用,使奶牛生产保持在最佳的环境中。
致病机理
乳房炎是世界性奶牛最普遍、最花钱的奶牛疾病,只要有奶牛的地方,就有乳房炎;乳房炎的发生是由许多因素造成:诸如人、牛、环境、微生物、管理等的交互作用下而引起。奶牛乳房发炎是因为泌乳组织受到创伤或感染微生物所引起的,其中以微生物侵入乳房所引起的乳房炎占大部分。乳房发炎的主要目的为(1)消灭或抑制侵入的微生物(2)协助修补受伤的组织,使乳房恢复正常。病原微生物通过环境或挤奶过程等,经松弛的乳头沟进入乳房并大量繁殖,奶牛血液中的白血球或体细胞(包括嗜中性、巨噬细胞、淋巴球等)迅速转移到乳房以吞噬及破坏病原菌,细菌与体细胞的交互作用决定了乳房感染是否成立,若体细胞占优势,则感染不成立;若微生物占有利位置,病原菌将继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或其它刺激物,导致白血球等主动由血液进入乳房与细菌斗争,由此引发乳房泌乳细胞肿胀与死亡,部分组织甚至长期结痂,奶产量减少,并且出现牛奶成絮状或结块,严重的会引起乳房水肿直至肿硬、甚至于出现清水、血奶。
临床症状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临床型和隐性乳房炎。
1.临床型乳房炎
(1)最急性乳房炎?
突然发病,发展迅速,患病乳区明显增大,质地坚硬如石头,疼痛明显;病牛突然食欲不振或废绝,体温上升到41℃以上。弓腰怒背、起立困难,呼吸急促,脉搏加快,眼窝下陷、结膜发绀、肌肉震颤,反刍停止,产乳量迅速减少,乳汁呈黄水或血水样。有的呈“沙粒样”絮状物,以后呈血样或脓样,有强烈的腐败臭味。
(2)急性乳房炎
乳房患部有不同程度的充血、肿胀、温热和疼痛,乳房上淋巴结肿大,乳汁排出不通畅或困难,奶量下降。乳汁稀薄、淡黄色浆液样物质或乳汁腥臭、有凝块、絮状物或浓汁等。严重时伴有食欲减退、精神不振和体温升高等全身症状。
(3)慢性乳房炎?
发病缓和,乳腺患部组织弹性降低,硬结,泌乳量减少,乳汁稀薄,色呈灰白色,有的最初几把乳中含乳凝块或絮状物。
2.隐性乳房炎
乳房和乳汁无肉眼可见的变化,所以重在整体监测诊断。隐性乳房炎的诊断方法大致可分为4类:乳汁病原微生物检查、乳汁细胞学检查、乳汁PH值检查和乳汁氯化物检查。
诊断
根据乳房炎临床症状明显程度不同,诊断方法不同。临床型乳房炎的诊断主要通过乳房及乳汁的临床检查可作出诊断;隐性乳房炎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需通过实验室诊断,一般的通过测定乳汁中的体细胞数以及微生物等。
治疗
乳房炎治疗总的原则是早发现早治疗,杀灭已侵入乳房的病原菌.防止病原菌侵入,减轻或消除乳房的炎性症状,防止败血症的发生。
1.临床型乳房炎的治疗
(1)减少精料和蛋白质多汁饲料,增加挤奶次数,加强乳房按摩,利于病菌从乳池中排出,初期可用25%硫酸镁溶液冷敷乳区,制止炎性渗出。
(2)患病乳区外敷鱼石脂,以促进乳房消肿。
(3)乳头注入抗菌药物,乳头注入药物是治疗乳房炎常用的简单有效的方法。药物有抗生素,为保证药效,在进行乳房注入药物前,应注意:(1)乳导管,乳头,术者的手均要严格消毒;(2)乳房内的乳、残留物都要挤净。如有浓汁不易挤出,可先选用2%~3%的苏打水,将其“水化”再挤;(3)抗生素的选择,宜选用经药敏试验的药物的有效药物,不能做药敏试验的牛场,要注意药物的疗效,效果不好及时更换药物。(3)根据病牛病情严重程度,适当结合全身治疗,
(4)对症治疗为防止败血症,改善机体全身状况,对症治疗,如对于表现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发发热等全身症状的病牛,及时的对症治疗。
2.隐性乳房炎治疗
对于隐性乳房炎,可灌服或在其饲料中添加一些中添加剂,提高奶牛机体免疫力,如一些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等。
预防
乳房炎的发生不仅与病原菌的侵入繁殖有关,而且与奶牛生存的环境、饲养管理方式方法、挤奶设备的正确使用与保养、挤奶操作程序等因素密切相关。要预防奶牛乳房炎的发生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饲养管理,合理配制日粮
给奶牛配制的日粮营养要平衡,要根据饲养标准在日粮中提供充足的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提供丰富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奶牛在犊牛期时要进行去角,这样可以避免牛群打斗时牛角划伤乳房。同时保持畜舍、活动场地的清洁卫生、干燥舒适、防止挤压、碰、撞等对乳房的伤害。
2.保持环境卫生
绝大多数奶牛患乳房炎是由于乳区被细菌感染而引起的,因此,预防奶牛患乳房炎的关健是要保持牛舍的环境卫生。要及时清理牛舍中的粪便,保持牛舍内干燥清洁。要经常刷拭牛体,尤其要注意保持奶牛的后躯及尾部的清洁。奶牛群的饲养密度要合理,并注意经常通风换气。
3.加强挤奶管理
无论是手工挤奶还是用机器挤乳,在挤奶之前都要先将奶牛的乳房擦洗干净。在挤奶前对乳头进行药浴,对预防乳房炎会起到良好的效果。利用机器挤奶时,注意定期对挤奶机的检修,应仔细清洗、消毒挤奶机的管道、乳杯及内鞘,真空压力不能过高、过快的抽尽乳汁,尽量不要空吸,经常检查挤乳机橡胶部件是否破损,以便于及时更换,防止乳头受伤。还要注意每次挤奶前后要对挤奶设备进行清洗和消毒。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undesi.com/cfrxy/53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