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有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炎——肉芽肿性乳腺炎,常规治疗手段不能治愈,疾病反复发作,迁延数月、数年不愈。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一类以肉芽肿为主要病理特征的乳腺慢性炎症,查不到病原体,可能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前发病率不高,非专业医师认识程度不高,近年发病率明显升高,逐渐受到重视。
病因
1、自身免疫性疾病:非细菌感染,可能由于导管内的乳汁、分泌物及角化上皮逆向外逸于小叶间质内,引起局部的炎症反应及超敏反应,导致肉芽组织的形成。
2、局部感染、创伤及化学物质引起的炎症可诱发本病,因炎性损伤导致导管上皮破坏,管腔内容物进入小叶间质,引起肉芽肿性炎症。
病理改变:
巨检:大小不等的肿块,没有包膜,有的切面呈实性,色灰白、质硬,发污。散在烂肉馅状的坏死病灶,多发大小不等的脓肿,米汤样或黄白色稠脓,总之病变表现多种多样。
镜下所见:乳腺组织慢性炎,肉芽肿散在或大片坏死性融合可见多核巨细胞反应,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部分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多伴有脓肿形成。抗酸染色未见结核杆菌,PAS霉菌染色阴性,
病理诊断:肉芽肿性乳腺炎,经验少的病理医师常诊断为:乳腺急慢性炎症。
临床表现:
好发于生育年龄、已婚经产的妇女。平均年龄为30岁,病程较短,多在5个月以内。多数患者有乳头凹陷。 主要表现为:突发乳腺肿块,可伴疼痛,质地较硬,形态不规则,与正常组织界限不清,也可有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几天后皮肤发红形成小脓肿,自行破溃后脓液不多。常规行脓肿切开引流+抗炎治疗后,肿块不消失,皮肤破溃处久不愈合,或愈合后附近部位皮肤又出现红肿破溃,红肿破溃此起彼伏。 本病初起肿块期酷似乳癌,易造成误诊误治。本病还须与乳腺结核相鉴别。
治疗:
肉芽肿性乳腺炎一旦确诊,应及早手术。手术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手段,既要彻底切除病变,防止复发,又要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组织,切除病变组织后即刻行乳房整形手术,尽量保持乳房的完美。当怀疑乳腺癌时应做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或术前行穿刺活检,防止误诊误治。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undesi.com/jxrxy/2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