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极普通的一种野生植物。其名号有好多种,如:婆婆丁、黄花地丁等,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古文献中称之为耩耨草(音构糯)、金簪草(《纲目》)、黄花地丁,且有多种译法。时珍曰∶名义未详。孙思邈《千金方》作凫公英,苏颂《图经》作仆公罂,《庚辛玉册》作鹁鸪英。俗呼蒲公丁,又呼黄花地丁。淮人谓之白鼓钉,蜀人谓之耳瘢草,关中谓之狗乳草。按∶《土宿本草》云∶金簪草一名地丁,花如金簪头,独脚如丁,故以名之。
一种普通的野生植物,引得众多古人不惜弥历时岁,对其“明察秋毫”,以如此之多的冠名载于史册,足见人们对蒲公英的酷爱与怜惜。
春天,大地回暖时,蒲公英便从蓬松酥软的泥土中钻出颇显稚嫩的毛茸茸的新芽,继而慢慢地舒张开来,开始她新的一年的生命之旅。四、五月份便张开金灿灿的花蕾,十分美妍、醒目。成熟后的种子上面结有白色绒球,会随风飘走并孕育出新的生命。
在我们老家,乡亲们都管蒲公英叫做婆婆丁。没想到,在威海南海新区的泽库小镇,乡亲们也管它叫婆婆丁。而泽库的婆婆丁可称得上是一个大家族,山坡上,沟沿前,田间阡陌边沿,甚至在街道两旁的砖石缝中,都能见到蓬勃而生的大棵蒲公英,令人称奇。
在泽库居民小院前的石、砖缝里生长着的一株蒲公英
泽库,国家级的自然生态村,土壤、气候、环境成分及质量皆属上乘,这是经有关部门采样检测、认证过的。尤其是土壤中所含的微量元素,成分极佳,是动植物生长和生活所必需的。加之湿润的气候,充足的地下水,适宜的温度,孕育出了众多的绿色植物与植被,原生态的自然风貌一直在保持并延续着,这国家级的自然生态村绝不是浪得虚名。有消息称,年的7月,潍坊学院美术学院在泽库举行了社会实践基地揭牌仪式,泽库的山光水色、绿树蓝天都将会成为他们设计教案及渲染于画板中的素材。
蒲公英,便是泽库这泱泱绿色世界中的一员。
那年,泽库银海路两侧的排水系统尚在修缮过程中,笔者在路上溜达,见排水沟裸露着的沟沿上生长着一蓬绿油油的植物,像是蒲公英,但面对如此大的形体又不敢断定,便询问了修路的师傅们,得到的答案就是蒲公英。我惊呆了,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蒲公英。征得师傅们的同意,小心翼翼地将这棵蒲公英王采下,用手掂量一下,足有一斤多重,是一棵根系蘖生出多个支体的那种。我简直有点爱不释手了,边走边欣赏。
一位老乡打趣地说:看你高兴的,得了个宝似的。这婆婆丁多的是。
首次结识重量级的蒲公英,确实有点意外惊喜的那种感受。
在墙缝间生长着的一株蒲公英
后来去泽库的次数多了,才真正近距离地认识了泽库蒲公英这个大家族。
谈及泽库的蒲公英,其族群繁茂,株体硕大,叶肉厚实,堪称一绝。虽说其出身贫贱,位卑貌陋,绝比不得那些俊俏艳丽的花花草草,但其质朴、敦厚乃至对生存条件毫无奢求的性格,耐人寻味,也令人自叹不如。泽库的乡亲们将其视为祥瑞之物,容其在菜地里、家门前、路径旁蓬勃而生,其积极阳光,乐观向上的生性,似乎是给予乡亲们最好的回馈,这也是乡亲们深以为许的。其药用价值更是不容小觑,《本草衍义补遗》:入阳明、太阴经。其功能主治如:清热解毒,利尿散结。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等。其食用方法也很简单,炒、煎、拌、蘸均可,採来晒干后开水冲泡饮之更是绝佳。
一朵看似普通的蒲公英,会让人产生颇有趣味的遐想,亦会给人们带来童年的快乐。春之末、夏之初,蒲公英成熟了的花种如同一把把小花伞在微风中飘逸。她飞走的那一刻,人们的心情也随之放飞而去。永不停留的爱,永不停留的探索,小小的植物也知道去寻找自己的梦,寻找属于自己的一片新的空间,的确令人赞叹、折服。
泽库之美,源自人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与作为,源自这里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象。蒲公英似乎是其中的一朵奇葩,折射出泽库人的淳朴与厚实,这也是泽库风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吧。
小菜地地头堰缝里的蒲公英
花生地堰头石缝中的蒲公英
小区绿化带中的蒲公英,与其他的植物和谐共存
路沿石、路面缝隙中的蒲公英
水泥路缝中的蒲公英
生长在水泥路面与护墙之间的一株蒲公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chundesi.com/mxrxy/55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