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疾病
解剖生理概要
乳房检查
乳腺检查触诊时应用手指掌面循序进行,对乳房外上(包括腋尾部)、外下、内下、内上各象限及中央区作全面检查。因为手指掌面触觉灵敏,循序进行触诊就不会有遗漏。
乳房由许多乳腺小叶组成,若用手指捏乳房组织,则会将捏到的腺体组织误认为肿块,所以不要用手指抓捏乳房组织。
检查腋窝淋巴结时,让病人上肢外展,或用检査者的一侧手前臂托着病人的同侧前臂,让该侧手臂放松,这样可以使得腋窝完全松弛,检查者用另外一只手检查病人该侧腋窝;上举手臂会使得腋窝部紧张,不利于淋巴结的触摸,上举手臂用于观察乳房皮肤表面是否存在凹陷。
外展而不是上举,上举会使腋窝紧张。
肿瘤切除原则:不切割原则,整块切除原则,无瘤技术原则。
肿块组织活检是乳腺癌检查的可靠方法,乳腺肿块位置浅表,在作切取部分肿块活检时,有转移扩散风险。作活检时应将肿块完整切除,可术中作冰冻活检或快速病理检查,根据检查结果选择术式。
且最好在肋间神经阻滞麻醉或硬膜外麻醉下进行,避免局麻下手术造成的肿瘤播散。不能明确肿瘤性质时,可用细针管穿刺肿块,吸取组织做涂片细胞学检査,其诊断准确率高;
液晶热图像通过显示肿瘤组织的高代谢高热表现,从而有助于乳腺癌的诊断;对于乳房肿块,若无法排除,均应警惕乳腺癌可能。
对于乳腺肿块的影像学检查,常用钼靶X线摄片,适用于观察软组织结构,常用于乳腺癌高发人群的普查。
多乳头、多乳房畸形
急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多为产后哺乳的妇女,尤以初产妇更为多见,往往发生在产后3~4周。
乳房深部穿刺抽出脓液是乳房深部脓肿最直观的证据。
有波动感为浅表脓肿的表现;
无论脓肿深浅均可有乳房胀痛,且乳房胀痛也可出现于乳腺囊性增生病等其他疾病;
寒战高热和白细胞数明显升高是化脓性疾病的全身症状,不作为评判乳腺脓肿的指标。
乳腺囊性增生病
慢性囊性乳腺病是乳腺囊性增生病,又名小叶增生、乳腺结构不良症、纤维囊性病等,体检发现一侧或双侧乳房内可有大小不一,质韧的单个或为多个的结节,可有触痛,与周围分界不清,亦可表现为弥漫性增厚,为多发性病变。
乳腺疾病中,病人的年龄是切入点。
乳房囊性增生病好发于卵巢功能存在的中年妇女,突出表现为乳房胀痛和肿块,可累及一侧或双侧乳腺,肿块呈结节状、片状,质韧不硬,少数病人可有乳头溢液。
乳腺癌多发于老年妇女,一般无乳房胀痛,肿块一般质硬、不平,且常伴有腋窝淋巴结肿大,可有血性乳头溢液,细胞学检查常有癌细胞。
导管内乳头状瘤主要症状是乳头反复溢出血性液体,而无乳房胀痛,乳房肿块一般较小。
乳腺结核一般会表现出低热、盗汗、乏力等结核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单个或多个无痛性结节,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常与皮肤有粘连,无乳房胀痛。
急性乳腺炎的治疗原则是消除感染、排空乳汁。
早期呈蜂窝织炎表现而未形成脓肿之前,应用抗生素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当脓肿形成时,单纯保守治疗则易导致更多的乳腺组织受累,故此时主要治疗措施是及时作脓肿切开引流。手术时要有良好的麻醉,为避免损伤乳管而形成乳瘘,一般作放射状切口,切开后以手指轻轻分离脓肿的多房间隔,以利引流。
脓腔较大时,可在脓腔的最低部位另加切口作对口引流,以利引流。
乳房肿瘤
乳房纤维腺瘤是女性常见的乳腺肿瘤,通常视为良性肿瘤,但本病有无恶变尚有争议,需定期复查以排除恶变可能。
乳管内乳头状瘤一般属良性,恶变率为6%~8%,尤其对起源于小乳管的乳头状瘤应警惕其恶变的可能。
乳房内间质也可以发生恶性肿瘤,称为乳腺肉瘤。
乳腺癌最常见的第一个症状是乳腺内无痛性肿块,肿块发生于乳房外上象限较多,其他象限较少。
乳腺是多种内分泌激素的靶器官,如雌激素、孕激素及泌乳素等,无论是月经初潮年龄早、绝经晚、不孕或者高龄初产,都是体内雌孕激素未发生适时的变化所致。
第一胎足月生产年龄迟于35岁者发病率明显高于初产在20岁以前者。
月经初潮早于12岁,停经晚于55岁者的发病率较高。
脂肪细胞具有保护雌激素的功能,肥胖病人体内雌激素清除较慢,可加强或延长雌激素对乳房上皮细胞的刺激,长期可引起过度刺激。
单纯性乳腺增生与乳腺癌的关系目前尚有争议。
乳腺癌的病理分型可以分为:非浸润性癌、浸润性特殊癌、浸润性非特殊癌。黏液腺癌属浸润性特殊癌,分化一般较高,是乳腺癌的病理类型中预后较好的。
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硬癌属于浸润性非特殊癌,一般分化低,预后较差。
癌细胞直接侵犯静脉引起远处转移,最常见的为骨、肺、肝;
由于乳腺组织层次厚,一般通过直接侵犯累及肋骨者少,而由于椎旁静脉系的存在,乳腺癌的骨转移最常见于椎体、骨盆及股骨。
椎旁静脉系统由椎内、外静脉丛及连接其间的椎体静脉和椎间静脉组成,该静脉系统缺乏静脉瓣膜,除在本系统内广泛吻合外,还与颅、颈、胸、腰、骶部的静脉交通,且本身压力较低,肿瘤易于通过此途径转移,通过此途径转移的肿瘤常见的有三种,自上而下分别是甲状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
“橘皮样改变”是由于癌细胞浸润浅表组织淋巴管,使得淋巴管阻塞,淋巴液回流障碍,进而造成真皮水肿,由于皮肤毛囊与皮下组织粘连较紧密,在真皮水肿时毛囊处即会形成许多点状小孔,形成了凹凸不平的橘皮样改变。
炎性乳腺癌常有皮肤红肿、局部温度增高、水肿、肿块边界不清,腋淋巴结常有肿大,有时与晚期乳腺癌伴皮肤炎症难以鉴别。此类肿瘤生长迅速,发展快,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治疗主要用化疗及放疗,一般不作手术治疗。
炎性乳癌是乳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属于“不可切除的乳癌”,是手术禁忌证。
Paget病又称乳头湿疹样乳腺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原发灶在乳头区的大乳管内,向上侵犯乳头,向下侵犯乳腺实质。
乳头内陷是乳腺疾病的常见症状。
邻近乳头或乳晕的乳腺癌因侵犯乳管使之缩短,可把乳头牵向病变的一侧,进而使乳头内陷。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乳腺组织的无菌性炎症,中医叫粉刺性乳痈,简称浆乳。炎性细胞以浆细胞为主。临床上60%呈急性炎症表现,肿块大时皮肤可呈“橘皮样”改变。40%患者开始即为慢性炎症,表现为乳晕旁肿块,边界不清,可有皮肤粘连和乳头凹陷。
乳腺派杰病即乳头湿疹样乳腺癌,癌细胞浸润乳头深层时,可导致乳头凹陷。
急性乳腺炎是乳腺常见的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红肿、疼痛,感染位置较深则仅有深压痛,伴全身感染症状,但无乳头内陷表现。
乳腺癌辅助化疗的指征:
①浸润性乳腺癌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
②腋窝淋巴结阴性,但有高危因素患者(>2cm、分化差、雌激素受体阴性、孕激素受体阴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过度表达、脉管内有癌栓)。
对于乳腺癌病人,无论是放疗还是化疗,针对的都是浸润性乳腺癌,非浸润性乳腺癌只要切除原发灶、病理证实确实无浸润,术中可不行淋巴结清扫、术后无需常规放化疗。
雌、孕激素受体阴性、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是乳腺癌的术后应用辅助化疗的指征。
脉管癌栓形成浸润癌,需辅助化疗。
导管内癌(癌细胞未突破导管壁基底膜)属于非浸润性乳腺癌,无需使用术后化疗。
乳腺癌辅助化疗常用方案:
①CAF(环磷酰胺、多柔比星、氟尿嘧啶)。
②TAC(多西他赛、多柔比星、环磷酰胺)。
英文
axiliarynode
Rottersnode
mammography
coreneedlebiopsy,CNB
vacuumassistedbiopsysystem,VAB
fineneedleaspirationcytology,FNAC
acutemastitis
retromammaryabscess
breastcystichyperplasia
fibroadenoma
intraductalpapilloma
breastcancer
breastsar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undesi.com/mxrxy/57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