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国际奶牛联合会统计的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是2%,隐性乳房炎的患病率为50%,当时我国几个大城市的隐性乳房炎的检出率为20%-70%。20世纪80年代,我国部分地区的调查结果是,有60%以上的奶牛感染隐性乳房炎,有30%-50%的乳区感染隐性乳房炎。据调查,青海某奶牛养殖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乳头患病率和乳区患病率分别为54.08%和25.89%;对内蒙古某奶牛养殖场头泌乳牛、个乳区进行检测,结果检测出隐性乳房炎的乳头患病率和乳区患病率分别为61.84%和32.28%。上述情况表明,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范围广,而且呈上升趋势。
乳房炎的病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原因:
1、环境因素:气候寒冷、气温突变、空气过湿或曝晒等都会使奶牛处于应激状态,使机体免疫力下降,直接或间接影响乳房炎的发生;奶牛在室内饲养,乳房受损伤的危险性加大,同时室内微生物相对集中,乳房被感染的机会增加;牛舍通风不良,空气质量差,过湿等是导致乳房炎发生率上升的因素;垫料在控制乳房炎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不用垫料的奶牛比用垫料的奶牛乳房炎的感染水平高2倍;挤奶用具未能定期消毒或不消毒;挤奶前清洁乳房的水不干净;擦洗乳房的毛巾未能定期消毒,挤奶后对乳头不进行药浴;产犊牛与泌乳牛同处一舍;患临床型乳房炎病牛与健康泌乳牛共用一套挤奶用具,毛巾,清洗水等。
2、奶牛干奶(停奶)不合理:干奶不得法是干奶期乳房炎和下一个泌乳期乳房炎发生的主要原因。目前,干奶的方法分为两种:自然干奶和药物干奶。采用自然干奶时未能限制奶牛饮水,减少精料和多汁饲料饲喂;药物干奶时未能以无菌操作注入有效的干奶药物。
3、饲养管理不当:饲养管理不当是引起乳房炎的主要原因。饲养失宜,饲料单一,可引起奶牛前胃弛缓、消化不良和其它代谢疾病,并作为诱因引起乳房炎,如乳房损伤是引起引乳房炎的最常见或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主要是手工挤奶时没有使用拳握式挤奶法或机器挤奶时真空压过高、频率过快或过慢、挤奶杯件有损伤等。另外,挤奶时间过长、牛舍和运动场有尖锐异物、牛只自己踩伤或压伤等也可引起乳房损伤,继发乳房炎。
4、营养性因素:营养与免疫力紧密相关,特别是产牧犊前、后的营养水平对母牛产后疾病的易感性具有重要影响。产犊问题及其存在的代谢性疾病,如酸中毒、酮病、脂肪等有利于促进牛群乳房炎的发生和发展。饲喂过量的氮或蛋白质是促发乳房炎的因素之一,饲料中脲的含量增多可使感染乳房的数量和敏感性增加16%。泌乳期开始的能量缺乏是免疫力降低的原因之一,如果这种短缺较为明显,牛奶成分则可能发生改变,如果脂肪蛋白比大于1.5,母牛发生乳房炎的风险成倍增加。干奶期日粮中矿物质不平衡也会增加乳房炎的风险,如产乳热或低血钙的母牛,产犊后3天内乳房炎风险增加5.4倍,乳房水肿的风险增加约3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如维生素E和硒可以通过抗氧化保护乳腺的防卫细胞,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维生素A、铜、锌等元素在预防乳房炎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以上综述:一些小细节是很多人容易忽视的,这些小细节会日益叠加成大问题。为了确保奶源的质量和奶牛的健康,要加强防护措施,如:药浴乳头,每次挤完奶后用装有乳头消毒液的药浴杯浸泡乳头,药浴乳头是预防乳房炎发生的重要措施;购买挤奶机时,应注意挤奶机的性能,对分娩初期奶牛和高产奶牛,挤奶机挤完后应手工补挤;要切断传播途径,消除感染;防止栏圈过挤,地而及过道光滑,踏板或台阶过高,以及废旧铁,木栅栏等引起外伤。做好平时的饲养管理,加强预防免疫,防重于治,使生产效益最大化,才是根本原则。由于引起奶牛乳房炎的病因较多,治愈相对困难,仅靠单一的预防或治疗方法很难凑效,而需采取综合措施施加以防治。在保证高标准的饲料营养及环境卫生的同时,挤奶后,乳头药浴及干奶期预防被认为最关键的因素。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undesi.com/nxrxy/1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