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舒说
你们会给孩子办派对吗?除了生日的,还有各种节日的主题派对??。
我真的太喜欢办小朋友的派对了哈哈哈,越来越喜欢。
很小时候,孩子也不懂,派对似乎都是为大人办的,请的也都是大人的亲戚朋友。随着孩子长大,他们有自己的好朋友了,非常期待每一个可以和好朋友一起玩的party。派对变成了真正的孩子们的狂欢~
虽然每次组织派对、野餐和聚会,都有很多准备工作,但是真的太开心了!每次看到孩子们那么快乐,我就跟自己也重回童年,一起狂欢了一样。满心里都是快乐的泡泡~它们都是属于我们的共同记忆啊,一个一个串起我们平凡而又幸福的生活。
朋友曾经她总是抱怨带孩子出门太累,聚会太吵,但她现在一个周末要赶几场生日趴,跟着女儿成了派对达人。我请她写了这篇文章:为什么派对对我们和孩子都很重要~
文章看到后面好感动,希望你也会被暖到??
文=早早
昨天,参加完朋友生日派对的回家路上,女儿突然问我,自己和她的朋友们是怎么认识的。
——“妈妈,我和小樱桃、小樱桃、动动他们,都是怎么变成好朋友的呀。”
——“你们一起上学、一起玩就变成好朋友啦。”
——“我很喜欢我的朋友们,我真想下次再有个派对,我们假装不认识,然后再交一次朋友,那一定很好玩。”
在五岁的女儿看来,她和她的朋友就是通过这一次次的派对、一次次的出游,变成好朋友的。
托班毕业分开一年多,那群入园时才2岁不到的孩子们,至今每过一段时间就会重聚,除了周末小规模的聚会外,最有用的就是各种派对。无论是生日、春游、还是旅行,我们几个妈妈都决定,将孩子们的友谊尽可能的维持下去。
五岁的女儿,在最近三年,参加了十几场生日派对,每个季节都和小伙伴们春游、旅行全都跟上。虽然每次出行对我来说都是繁琐又劳累,但她收获的快乐让一切都显得很值的。
总有热心的妈妈们包揽了定行程定酒店定活动等等事宜,让我这个懒妈妈不紧不慢得跟上脚步,也开始愿意为了女儿,张罗一场生日派对。
仪式感,这个原本在我身上不怎么在意的事,被女儿慢慢接收到,并且觉得这些就是我们重视的事,从中可以感受到快乐和幸福。
女儿第一次参加生日派对,才两岁不到,还不是现在这个出门衣服要自己挑、鞋子要自己选的小人精,我也是一个“初入妈场”的新手妈妈。
那次生日派对,对女儿来说,是一场“灾难”,原因就是她没有穿裙子。
生日派对,对那时候的我来说,就是简单的去吃个饭,孩子们热热闹闹得玩一会,给女儿穿了一件polo裙就出发了。一进餐厅的门,发现整个餐厅被布置成了鲜花和气球的海洋,过生日的小姐姐,穿了粉色纱裙,拖地的那种,而她的同学们,全都穿了蓬起来的公主裙!并且每个人都戴着皇冠!
这才想到看电子邀请函,里面明确写着——“迪斯尼公主派对”,而我丝毫没注意到。
我当时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觉得小孩子有什么关系,把女儿放进孩子堆里,就去和朋友们聊天了,直到她慢悠悠走过来扯我的衣角,说姐姐们都不跟她玩。
——“怎么会呢,姐姐最喜欢你了呀,你们上次也玩得很开心。”
——“姐姐说我没有穿裙子。”
——“你穿的是裙子呀。”
——“姐姐她们说裙子不一样。”
不穿公主裙有什么关系,这是我的第一反应,于是拉着女儿去找过生日的小姐姐,问她,可不可以带着妹妹一起玩。小寿星明确表示,平时可以,今天不行,因为今天是公主派对,大家一定要穿公主裙才能一起玩,这是规定。
整个生日派对,女儿只能跟在我屁股后面,吃完蛋糕,赶紧跑回家。回家路上,女儿很伤心得跟我说,姐姐今天不喜欢她了,她很难过。
我理解她当时的坏情绪,只是没想到,这段记忆在一个两岁孩子的心中,持续了一整年。经常玩得好好的,忽然问我,姐姐为什么不喜欢她了,就是因为没有穿公主裙吗?说着说着就会哭起来,非常夸张。
“她们不和你玩没关系,你还是有很多好朋友的呀。”
“下次妈妈再把姐姐约出来一起玩一下就好了。”
“你提一个别的要求,妈妈可以满足你……”
所有安慰和许诺,都无济于事,这件事女儿念叨了整整一年。
后来一起出去玩,小姐姐早已忘记这件事,对女儿也一直友好,女儿却一直记得这个事。一直到姐姐去年生日,穿上了艾莎公主裙参加派对的女儿才把这个心结解开。
在这个生日事件中,犯错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作为妈妈的我。小孩子的生日派对么,有什么大不了的,用得着那么重视吗?我没有重视这个生日派对的同时,又低估了对女儿造成的情绪问题。
最关键的,是忽视了仪式感,对孩子的重要性。
经此一役,我也深刻意识到,即使是我眼里的小屁孩,也是有社交上的仪式要求的,甚至因为他们的表达更单纯,也更直接。
孩子的生日派对,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社交活动,他们真的比我们想象中,更在意。大家一起吃吃蛋糕聊聊天的轻松氛围下,是爸爸妈妈对小朋友认真的态度。
再不敢贸贸然,从此向派对达人迈进。服装、主题、礼物、人数、环境,持续时间,都要事先了解,做的准备也许简单,但充分。
女儿后来参加过托班场地内举行的生日派对;也参与过在农场,采摘果实、喂养小动物的生日派对;最多的是亲子乐园里,小朋友们一起追逐玩耍的。
在出发前,我不再简单得跟她说,我们出去吃个饭,而会明确告诉她,今天是某一位小朋友的生日,我们是去参加一场生日派对。在这之前,也会和她一起为小朋友挑选礼物,告诉她,对她的朋友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节日。
无论场地在哪,生日派对的三部曲从来不会少:吹蜡烛、切蛋糕、拍合影。背景墙上可能是艾莎公主、奥特曼或是小猪佩奇,小小的人儿们以蛋糕为中心围成一圈,一定会有小朋友偷偷去抠蛋糕上的奶油吃,也一定会有小朋友看到蜡烛就想吹,差点抢去小寿星的风头,妈妈们举起手机拼命拍照,要拍一张所有孩子都能看到脸的照片真的很难……
我们一起玩的,有七八个小朋友,印象最深刻的生日派对,并不是最梦幻的,而是一个小男孩的。他的爸爸妈妈都是大厂的员工,工作忙碌,每次参加别人的生日派对,都是外婆带着来的。外婆说,从来没想过要给他办一个生日派对,因为爸妈太忙,没有精力去筹备,生日又在正月里,小伙伴们都不在。
小男孩经常嘴上嘟囔着,小女孩才需要搞派对呢,却又偷偷跟妈妈说,自己生日也想请朋友们一起来吹蜡烛。
年初,爸爸妈妈好不容易抽出时间预订了生日场地,却遇到了突如其来的疫情,摆着手指等生日的他,隔离在家过了一个没有蛋糕的生日。
突如其来的惊喜,在今年二月。爸爸出差在外,已经忘记生日这回事的他,在妈妈“出去玩一下”的借口中,来到了事先准备好的场地。等待他的是一场他最爱的奥特曼生日派对和一群从外地赶回来的小伙伴,这是怎样的惊喜与快乐呀!
这场精心策划的派对,对于他来说,就是一种仪式感,也许他还不理解“仪式感”这三个字的意义,只是当小伙伴们纷纷送上礼物,并祝福生日快乐时,那一刻对他来说,一定是美好的。
作为妈妈中的“懒妈妈”,我小时候的生日经常被忘记,长大成人后也很少过生日,本着一切从简的原则,女儿的生日也只是和家人吃个饭。对我来说,积极参加别人的生日派对,准备礼物就够了,女儿也没要求,给她举办一个生日派对,还是算了吧。
我想我是有被身边的这群妈妈们改变的,觉得她们好啰嗦哦,但好像越来越少不了这样的啰嗦。
那是女儿三岁生日的午后,想着从托班接完她就回家,车子从地下车库开出,忽然接到班里其中一个妈妈的语音电话,让我在地面上等一下。几分钟后,平时一起玩耍的几个妈妈,纷纷抱着礼物从对面咖啡馆走出来。
女儿在车后座大喊:“是给我的吗,是给我的吗!”下车后,她变成了大力士,似乎每个礼物她都搬得动。
正是这些妈妈们,给女儿准备的生日礼物,装满了整个后备箱。大家嘴上说着是下午都没事,就顺便去买了些女儿喜欢的玩具,但我知道最难得的是这份心意。回家拆开礼物,里面有女儿一直想要的芭比美人鱼、乐高城堡、纱裙,不知道是哪次不经意的聊天,被她们记在了心里。
当天晚上,躺在床上抱着美人鱼的女儿说,下次生日她也想邀请她的朋友们一起吹蜡烛、切蛋糕,这样就可以跟他们说谢谢了。
四岁的生日如期而至,我和爸爸给她举办了一场不那么隆重、但很温馨的生日会。
普通的周末下午,常去的游乐场,因为有了蛋糕和朋友,而变得更和往常不一样。还有真心、有陪伴、有欢笑,以及那一点点仪式感。
我想孩子们需要的仪式感,不仅仅是拥有一个派对,更是一种被重视的感觉。只是对于“没怎么见过市面”的他们来说,被重视的表达,就是一群小伙伴簇拥着说出那句:生日快乐。
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
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小王子
是否给孩子举办一场生日派对,受很多客观条件限制,也会有很多妈妈觉得是不是别的孩子都有,我的孩子也必须有,感到压力。
我并不觉得生日派对是必须的,女儿在学校楼下收到礼物的那一刻,我想她所获得的幸福感,是和生日派对中吹蜡烛的那一刻相等的。
这三年来,陆续参加过十几个生日派对,对我的影响,甚至是大于女儿的。占据了休息时间、耗费了精力、花了钱……我却觉得值得并感恩,让我们生活中的其他方面,也开始多了一些仪式感,并且学会因为别人的快乐而快乐。
而女儿无论作为参与者还是主人公,都通过这样的仪式感,渐渐学会在乎别人,并感受到自己也是被重视,被无条件的接纳、并爱着的。
孩子们长得实在太快了,文中照片里的她,明明还那么小小一个,转眼间已经是经常跟我谈判的小大人。
猝不及防,她就会完成与我们的分离。在她还赖在我身边的时候,我想多给她一些幸福和感动的时刻,在面对焦虑、崩溃和鸡毛蒜皮的事的未来,希望她还能想起来,幸福感,是可以被创造的。
小舒说
幸福是可以被创造的~
我们为孩子创造幸福的同时,自己也在收获着幸福。同时也在教给小朋友创造幸福的能力~
在孩子三岁后,能涂涂画画了,我就希望他们每一次参加派对,能够用心给小朋友“制作”一张卡片,一个小手工。
给予和收获一样,都让人快乐~
1
END
1
相关推荐
我是一个不合群的妈妈
不畏惧培养一个不合群的孩子
种草条宝藏小裙子
开启整个夏天的心动吧!
小宝宝到底需不需要交朋友
幼儿社交能力培养全攻略
如果喜欢,请转发分享:)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到其他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undesi.com/nxrxy/57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