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乳腺炎表现 >> 乳腺炎症状 >> 正文 >> 正文

乳痈急性乳腺炎患友的家庭中医药调护

来源:乳腺炎表现 时间:2018-2-7

急性乳腺炎是常见的乳房化脓性疾病,多见于哺乳期妇女,且以初产妇最为多见,一般发生于产后3~4周。发病原因是产后抵抗力下降,此外还有乳头发育不良,妨碍哺乳,或乳汁过多,或婴儿吸乳少,乳汁不能完全排空,影响排乳造成乳汁淤积,淤积的乳汁有利于入侵细菌的生长繁殖,乳头破损是细菌入侵的主要途径,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上可见高热,乳房局部红、肿、热、痛,炎症继续发展,上述症状加重,乳房疼痛呈搏动性,严重的可有高热,体温达40℃以上,寒颤,乳房胀痛明显,局部皮肤红肿,有硬结,压痛,数天内硬块软化,形成脓肿。表浅的脓肿可自行向外溃破,或穿破乳管而至乳头流出脓液。深部脓肿可缓慢向外溃破,也可向深部浸润,形成乳房后脓肿,脓肿可由1个扩展到多个,严重感染者可并发败血症。

祖国医学称为“乳痈”。《诸病源候论·妬乳候》云:“此由新产后,儿未能饮之,及饮不泄,或断儿乳,捻其乳汁不尽,皆令乳汁蓄积,与气血相搏,即壮热大渴引饮,牢强掣痛,手不得近也……”根据发病时期的不同,又有几种名称:发生于哺乳期者,称外吹乳痈;发生于怀孕期者,名内吹乳痈;在非哺乳期和非怀孕期发生者,名非哺乳期乳痈。临床上以外吹乳痈最多,内吹乳痈较少,非哺乳期乳痈更少见。这里主要讲外吹乳痈,其病因病机因情志内伤,胀胃不和,乳络不通,排乳不畅,酿成乳痈;乳头破碎,疼痛难忍,或乳窍化脓结痂,影响正常授乳,导致乳汁淤积而发乳痈;断奶时乳汁壅滞,乳房膨胀,结块郁积不散,而成乳痈

现代临床医学认为:多发生在初产妇的哺乳期,尤其是产后第三或第四周。初期乳房肿胀、疼痛、结块,皮肤不红或微红,乳汁分泌不畅,或伴有高热、寒颤。中期肿块变硬,有压痛,皮肤发红,常在短期内软化,形成脓肿。患侧乳房肿大,局部红、肿、热、痛,有搏动性疼痛,在哺乳时更剧。患侧腋下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多。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链球菌少见。病程往往延时甚久,严重的可并发全身化脓性感染。可诊断为乳腺炎。

一、就诊中医前的检查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

(3)凝血功能检查+D-二聚体

(4)感染性疾病筛查

(5)乳腺彩色超声+脓肿定位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C反应蛋白、细菌培养+药敏、病理学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腹部超声等。

二、情志调护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紧张。

1、多与患者沟通,劝导安慰其正确对待疾病。

2、针对忧思恼怒、恐惧紧张的患者,指导采用移情相制疗法,转移注意力;焦虑或抑郁的患者,指导采用暗示疗法或顺情从欲法。

3、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心理支持。

4、鼓励病友间多沟通,交流防治经验,增强治疗信心。

三、起居调护

1、妊娠后期(怀孕6个月后)尤其是初胎孕妇,用木梳沿乳腺导管方向梳理,经常用温开水或75%酒精棉球擦洗乳头,有乳头内陷的,洗后轻轻按摩牵拉。

2、哺乳期要养成良好的哺乳习惯,应定时按需哺乳,避免当风露胸哺乳,哺乳前注意乳头清洁,注意婴儿口腔卫生,有口腔炎症应及时治疗,切不可含乳而睡,哺乳后要排空剩余乳汁,高热或脓肿形成时停止哺乳。

3、产妇乳汁过多,哺乳后尚未排空,可用吸奶器吸空,哺乳后轻揉,使乳汁排出,防止淤积,并清洗乳头。

4、保持乳房及乳头清洁,如有乳头擦伤或皲裂,可用蛋黄油、麻油或橄榄油外涂。断奶时应先减少哺乳次数,然后再行断奶。

5、患此病后使用三角巾或宽松的胸罩托起患乳,减少上肢活动。

四、饮食调护

饮食宜清淡,少吃下奶的荤腥汤水,减少乳汁分泌,有利于伤口愈合。

1、产后48~72小时后补汤汁,忌油腻、刺激性食物,可用橘核30克,水煎服,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服2~3剂,可防止乳汁淤积;

2、初期气滞热壅证:乳汁淤积结块,皮色不变或微红,肿胀疼痛。伴有恶寒发热,头痛,周身酸楚,口渴,便秘。舌红,苔黄。宜食疏肝理气、通乳消肿的食品,如白萝卜、白菜等。食疗方:萝卜丝汤。可用黄花菜鲜根60克,洗净,猪蹄1个,同放在砂锅中加水适量煮汤吃,不加调料,每天1次,连用数天。

3、成脓期热毒炽盛证:壮热,乳房肿痛,皮肤焮红灼热,肿块变软,有应指感。或切开排脓后引流不畅,红肿热痛不消,有“传囊”现象。舌红,苔黄腻。宜食清热解毒、托里透脓的食品,如马兰头、鲜藕、绿豆、马齿苋等。食疗方:马兰头拌豆腐。可用蜂房10克,蒲公英50克,地丁20克,白糖适量,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连用3~5天.

4、溃后期正虚毒恋证:溃脓后乳房肿痛虽轻,但疮口脓水不断,脓汁清稀,愈合缓慢或形成乳漏。全身乏力,面色少华或低热不退,饮食减少。舌质淡,苔薄。宜食益气合营托毒的食品,如鸡蛋、鱼肉、动物肝脏、豆制品、牛奶等。可用蒲公英40~60克,粳米50~克,每天1剂,将蒲公英洗净切碎,煎取药汁,去渣后放入粳米煮粥,每天分2~3次服,3~5天为1个疗程。

五、按摩调护

乳痈初期局部肿痛,乳汁不通,瘀乳明显,可作乳房按摩,使郁滞乳汁得以疏通。先做热敷,在患侧乳房涂上少许润滑油,患者自己或术者先轻揪乳头数次,以扩张乳头部乳络,如果在按摩前先做热敷,效果更好,然后一手掌托起患乳,另一手手指并拢由乳房基底边缘向乳头方向轻轻推按,但不宜用力挤压或旋转按压,而是沿着乳络方向施以正压,把瘀滞的乳汁逐步推出。

六、揉抓排乳调护

1、护理评估

(1)哺乳期妇女,乳痈郁滞,乳头破损,乳房结块,肿胀疼痛,腋窝淋巴结肿大,病程﹤7天。

(2)发热恶寒,体温39°C以下,乳汁排泄不畅。

(3)局部肿块经诊断未成脓者。

(4)乳痈成脓期或溃后期禁用。

2、揉散法治疗急性乳腺炎初期技术

适应症:气滞热壅型乳痈,20至40岁,病程小于7天,哺乳期妇女,伴发热恶寒,体温39°C以下,乳汁排泄不畅,或有乳头破碎,乳房局部结块,肿胀疼痛,可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局部肿块经诊断尚无成脓。

操作方法:

手法:揉法、散法(抹推、拿捏)。

取穴及部位:肩井、膻中、乳根、灵墟、屋翳、期门、内关、梁丘、足三里、太冲,乳房。

操作: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医者先在患部周围作轻摩,揉法5分钟,再用两手的四指托住乳房,两手的拇指在肿块上交替抹推数次,方向从肿块上方开始,向下到乳头,最后用左手托住乳房,右手拇指和食指捏拿肿块,由上向下到乳头。根据患者忍受程度,渐渐增强捏拿的力量,如此捏拿数遍,尽可能疏通为主,同时可辅以按揉膻中、乳根、灵墟、屋翳、期门、足三里穴,拿肩井,点按内关、合谷、梁丘、太冲穴约5-10分钟。

每次治疗时间20分钟,每日一次,五天一个疗程。

注意事项:严格掌握适应症;操作前后密切观察安全性指标;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保证安全性。

3、直接作用于患处,除宿乳消壅滞。患者取坐位,先在患乳搽以少量润滑剂(如食用油),术者左手托起乳房,右手五指顺着乳络方向,首先轻拿提拉乳头及乳晕部,沿放射状从乳房基底部向乳晕方向按摩3-5分钟,待乳汁郁积于乳晕部时,再以右手拇指与食指夹持患侧乳晕及乳头部,不断轻拉揪提,宿乳即呈喷射状排出,直至结块消失、乳房松软、淤乳排尽、疼痛明显减轻为度。可配合刮痧疗法、真空罐疗法排乳。

4、一般按摩排乳

(1)患者取坐位,在患乳搽少量润滑剂,如食用油。

(2)术者左手托起乳房,右手五指顺着乳络方向,首先轻拿提拉乳头及乳晕部,后沿放射状从乳房基底部向乳晕方向按摩3~5分钟。

(3)待乳汁郁积于乳晕部时,再以右手拇指与食指夹持患侧乳晕及乳头部,不断轻拉揪提,宿乳即呈喷射状排出,直至结块消失、乳房松软、淤乳排尽、疼痛明显减轻。

(4)操作完毕后,记录实施部位、时间及患者感受。

七、预防与调摄

1、妊娠5个月后,经常用温热水或75%酒精擦洗乳头;孕妇有乳头内陷者,应经常挤捏提拉矫正,可用小酒杯叩吸。

2、应指导产妇合理哺乳,养成定时哺乳的习惯,保持乳汁排出通畅;乳汁过多时,可用吸乳器将乳汁吸尽排空,以防淤乳。

3、保持乳头清洁,如有乳头皲裂、擦伤应及时治疗。

4、注意婴儿口腔清洁,不可让婴儿口含乳头睡觉。

5.乳母应保持精神舒畅,避免情绪过度激动,断乳时应逐渐减少哺乳次数,然后再行断乳。

八、一般护理

1、常规护理:负责入院介绍、入院评估、健康宣教。

2、心理护理:应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解释,以消除患者忧虑和恐惧,保持乐观的情绪。

3、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低脂食品,多食新鲜蔬菜,忌食辛辣油腻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4、外治疗法护理:患乳外敷中药时,应注意观察有无皮肤过敏、浸渍等,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九、外治法调护

1、郁滞期:

(1)中药外敷法:金黄散,玉露散或双柏散,用水或鲜菊花叶、鲜蒲公英、鲜地丁草等捣汁调敷患处;或用仙人掌去刺捣烂外敷。或用金黄膏或玉露膏敷贴;或用20%芒硝溶液湿敷;或用大黄、芒硝各等份研末,适量凡士林调敷。

(2)中药熏洗热敷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用蒲公英煎汤趁热在皮肤或患处进行熏蒸、淋洗的治疗方法(一般先用药汤蒸气熏,待药液温时再洗);或用蒲公英煎汤沾湿毛巾趁热外敷于乳房或患处等中药塌渍治疗。

2、成脓期:

(1)中医辨脓法或超声定位乳房脓肿穿刺抽脓术

脓肿形成时,在中医辨脓法或超声定位后,在波动感及压痛最明显处及时穿刺抽脓,采用注射器针筒抽吸脓液。

(2)超声定位火针洞式烙口穿刺引流排脓术

应用电火针治疗仪予以洞式烙口引流,以针代刀排脓,刺烙后使引流通道内壁产生焦痂附着,形成内壁光滑的圆形通道,直达脓腔,防止引流口闭合,不出血或减少出血,提脓药捻插入脓腔引流,促使坏死组织液化排出。

(3)中医辨脓法或超声定位乳房脓肿切开排脓术

脓肿形成时,在中医辨脓法或超声定位后,在波动感及脓腔的低垂位及时切开排脓。

3、溃后期:切开排脓后用八二丹、九一丹药线或凡士林纱条引流,外敷金黄散或金黄膏;脓尽改用生肌散收口,外用红油膏或生肌玉红膏盖贴;若有袋脓现象,可在脓腔下方用垫棉法加压,使脓液不致潴留;如有乳汁从疮口溢出,则可在患侧用垫棉法束紧,排出乳汁,促进愈合;若成传囊乳痈者,则在肿块按之应指处另作一切口;若形成乳房部窦道者,可用五五丹药捻,插入窦道至脓腔深处,以腐蚀管壁,至脓液减少后用九一丹药线,脓净则改用生肌散纨条,直至愈合。若溃后乳漏收口缓慢,可采用中药化腐清创术,药捻引流治疗,乳腺窦道搔刮术等。

十、常用单验方

1、初期:可用瓜蒌15克,牛蒡子15克,银花30克,蒲公英15克,连翘15克,橘皮15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同时应服回乳药物,生山楂60克,生麦芽60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连服2~3天。局部可用金黄散、玉露散,用水或鲜菊花叶、鲜蒲公英叶汁调敷患处,每天1次;或用仙人掌去刺捣烂外敷,每天1次;或用鲜白蔹克,蜂蜜适量,共捣成泥,加温后敷患处,每日1次,连用3天;还可用鲜猕猴桃叶加酒精、红糖适量捣烂,加热外敷,每天2次。

2、成脓期:可用当归10克,生黄芪10克,炒山甲10克,川芎10克,皂角刺10克,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脓肿形成后,宜切开引流。

3、溃后期:可用炙黄芪15克,当归15克,金银花30克,炙甘草10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局部可用生肌散掺入患外,促使伤口愈合。

十一、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1、疼痛

(1)观察疼痛性质、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

(2)行抽脓术的患者,取半卧位或患侧卧位(以利引流),观察脓液的量、色、质、气味以及有无乳汁排出。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胸、肝、神门、心、交感、阿是穴等穴。

(4)遵医嘱中药外敷。

2、肿胀

(1)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热、痛,是否形成脓肿或破溃。

(2)遵医嘱使用排乳手法(详见附件),挤出淤积乳汁。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胸、肾上腺、内分泌、肝、神门、阿是穴等穴。

(4)遵医嘱中药外敷。

(5)遵医嘱中药熏洗。

3、发热

(1)观察体温变化及汗出情况,保持皮肤清洁,及时协助更换衣被。

(2)遵医嘱使用中药漱口液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合谷、曲池等穴。按摩时选择薄荷油、生姜水等介质。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胸、耳尖、神门、内分泌等穴。

(5)遵医嘱中药泡洗。

杏林文强中医特色治疗护理注意事项

内服汤剂

注意事项

1、服药时间

一般情况下每剂药分2~3次服用,具体服药时间可根据药物的性能、功效、病情遵医嘱选择适宜的服药时间,例如:解表药、清热药宜饭前一小时服用,服用解表剂应避风寒或增衣被或辅之以粥以助汗出;消食化积药,通常饭后服;泻下药宜饭前服;驱虫药应在早晨空腹服;安神药宜睡前服;补益药宜空腹服;驱虫剂宜空腹服,尤以睡前服用为妥,忌油腻、香甜食物;急诊用药遵医嘱。

2、服药温度

一般情况宜采用温服法,对有特殊治疗需要的情况应遵医嘱服用。

3、服药剂量

成人一般每次服用ml,心衰及限制入量的患者每次宜服ml,老年人、儿童应遵医嘱服用。

内服中成药

注意事项

1、内服中成药一般用温开水(或药引)送服,散剂用水或汤药冲服。

2、用药前仔细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提醒医生







































白癜风危害
北京白癜风哪里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undesi.com/rxyzz/2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