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1、细菌感染
哺乳哺乳期乳腺炎多见急性乳腺炎,主要的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少见于链球菌。细菌感染入侵的途径有以下四个:
哺乳(1)直接经乳管侵入:这是细菌直接入侵的途径,因由乳汁淤积潴留,容易感染。因潴留的乳汁易分解,分解的产物为酸性不仅对乳腺管有刺激,而且是细菌繁殖很好的培养基。
哺乳(2)通过乳头小创口或裂缝进入:如果妈妈的乳头部位出现创口或者是有裂缝,这些地方都容易让细菌进入,经淋巴管侵入乳叶间质形成蜂窝织炎。
哺乳(3)身体其他部位:产褥期妈妈身体其他部位感染的病原菌,可经血循环引起乳腺感染。
哺乳(4)乳腺管逆行:另一条感染途径是由宝宝体内的病原菌(如口腔、鼻咽部感染)在哺乳时直接沿乳腺管逆行侵入乳腺小叶、在淤积的乳汁中生长繁殖引起乳腺感染。
哺乳2、乳头裂口
哺乳当乳头有外伤导致出现裂口,或者是乳头皲裂,这些方式都能导致乳腺炎的发生。
哺乳(1)乳头皲裂:通常是由于哺乳姿势不正确,宝宝未将乳头及大部分乳晕含吮在口内,且固定于一侧的哺乳时间过长。
哺乳(2)乳头保养不佳:孕期妈妈忽视了乳头的保养,没有经常擦洗乳头,使上皮组织变得脆弱,而使乳头皮肤表皮薄弱易损。由于新妈妈首次哺乳,乳头皮肤抵抗力较弱,容易在宝贝的吸吮下造成损伤,使乳汁淤积,细菌侵入导致乳腺炎。
哺乳(3)乳房外伤:如果乳头有外伤的话容易伤害到组织,例如:突然的撞击,或是较大的孩子踢到。
哺乳3、乳汁淤积
哺乳(1)乳汁没被吸尽:初产妇哺乳无经验,乳汁多,宝宝往往不能把乳汁吸尽,致使有多余的乳汁淤积在腺小叶中,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
哺乳(2)乳头发育不良:初产妇如孕期不经常擦洗乳头,上皮脆弱,小儿吸吮时间过长,乳头表皮浸软,易发生皲裂,发生皲裂后宝宝吸吮引起妈妈剧烈疼痛,影响充分哺乳,乳房不易排空,乳汁易淤积。此外,乳头发育不良,短平、小、内陷等,乳汁更易淤积。
哺乳(3)乳房过于丰满:哺乳期妈妈乳汁排通不畅,淤积乳房内,导致乳腺炎。例如乳房较大,乳房容易垂着,使得下面部分的奶水较不容易流出来。
哺乳4、乳腺管阻塞
哺乳(1)常见于继发性的乳汁淤积,不完全吸空乳房、不规律性经常哺乳及乳房局部受压是其主要原因。乳汁淤积也多见于乳头发育不良者(如乳头凹陷),影响了哺乳的进行。
哺乳(2)初次当妈妈,其乳汁中含有较多的脱落上皮细胞,容易引起乳管的阻塞,使乳汁淤积加重。乳汁淤积使乳腺组织的活力降低,为入侵细菌的生长繁殖创造条件,加上未及时疏通,从而发生乳腺炎。
预防产后乳腺炎注意这三点
哺乳1、保持乳房清洁干净。在首次哺乳前,用肥皂仔细清洁乳房,尤其是乳头和乳晕部位。然后用毛巾对乳房进行热敷,这样可以帮助乳腺管畅通。此后,每次哺乳时,都要用热水清洁乳房。内衣要经常更换,以免细菌进入乳头,进而感染乳腺。同时补药穿戴有钢托的乳罩,以免钢托挤压乳房,造成局部乳腺乳汁淤积。
哺乳2、哺乳期各阶段的控制:不要过早催奶,宝宝在1周岁以前的适量很小,妈妈现有的奶水足够食用。哺乳时,要吸空一侧乳房,再换另一侧,宝宝如果洗不完,在哺乳后,可以用吸奶器把多余的奶水吸出来。宝宝将要断奶时,要有意识地减少喂奶次数。
哺乳3、保护乳头:妈妈在怀孕4-5周时,每天要用温水、肥皂清洁乳头,增加乳头的韧性。同时,在哺乳期时,要让宝宝学会正确的吸奶方法,吸奶时整个乳头和乳晕都要含住,睡觉时不能让宝宝含着乳头睡觉,也要避免拉扯乳头。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undesi.com/zyzlrxy/2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