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乳腺炎表现 >> 中医治疗乳腺炎 >> 正文 >> 正文

哺乳期间生病了能吃哪些药

来源:乳腺炎表现 时间:2021-9-13

晒晒小娃的一日三餐聊聊育儿的苦辣酸甜谈谈当妈的一得一失,欢迎光临!

自从有了胖,生病对我而言成了家常便饭。

据不完全统计,这个冬天,我不发烧不咳嗽的感冒3次,发烧不咳嗽的感冒1次,又发烧又咳嗽的感冒2次。

这还没算上牙疼、肚子疼、腹泻、呕吐、头疼——妥妥滴要么bingsick,要么goingtobsick。。。

最要命的是,生病了,我不敢吃药,怕母乳喂给孩子,只能硬扛。每天灌个水饱,希望把病毒都冲出来。睡觉、NEINEI的时候都戴着口罩,吃饭用专筷专勺,试图用各种方法,避免和胖交叉感染。

但不论我如何努力,胖每次都能中招,且一定比我病得更重——唉,白白浪费了我戴口罩睡了一宿,被自己的口臭熏死。

这个时候,徐妈总会感慨:你要是吃药,好得快,说不定,孩子就不生病了。

那么问题来了,哺乳期间生病了,你敢吃药吗?

几乎所有的药物都会不同程度地透过屏障,进入母乳。大多数药物长途跋涉、被人体吸收、最后进入母乳的,可能仅仅是母亲服药剂量的1%。在这1%里面,只有少量药物能达到婴儿的临床剂量。

我相信有人看到这里,一定会说:讲中文!

那就举例呗。中国古装电视剧,看过吧?里面经常有让乳母喝中药,给皇子皇孙治病的情节。道理就是,乳母喝得药足够多,乳汁所含的药量就能治病。

而在现实情况下,只要乳母不把药当饭吃,渗入母乳的药物剂量就不会达到治病的功效。

又有人说了:既然剂量那么小,乳妈妈是不是生病了,可以随便吃药?

ToosimplTooNaiv.

为啥近年来抵制抗生素的风潮越来越甚吗?怕的是耐药性。

小说里,牛逼的侠客们练就绝顶武功,都要在毒水里泡一泡。以后再被人下毒,就和吃糖豆一样。

治病的药和要命的毒,本就是同根同祖。如果身体对药物产生耐受,不再接受药物的化学指令,驱散病魔,药也就变成了毒。

此外,无论中药西药,都需要肝肾解毒。婴幼儿的肝肾脆弱得像豆腐一样。你忍心把它泡毒水里吗?

药物动力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话题。复杂到,我两次打开人民卫生出版社编译的《药物与母乳喂养》,连读完目录的勇气都木有。

《药物与母乳喂养》一书作者,是临床药理学家ThomasW.Hal。

个人认为,这本书有两大贡献:1.明确了药物的哺乳危险性等级,分为L1—L5。2.全书收入种药物、维生素、中草药、疫苗、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造影剂和常用感冒药的表格,可以按图索骥。

根据Hal博士的分级:L1是最安全的药物,即对哺乳妈妈和宝宝做过大数据的临床对照研究,发现妈妈用药后,没有证实对婴儿有危险。

L2是较安全。这类药物是做过哺乳妈妈的对照研究,但数据量有限。

L3是中等安全。没有做过对照研究,可能有危险。

L4是可能危险。也就是已经有研究证明了这个药对孩子有害。但这个药是妈妈的救命药,比如妈妈处在危及生命或严重疾病的情况下,用L1—L3的药物没用,就需要用L4。

L5是禁忌。已经证实对娃有明显危害,产生明显危害的风险高。妈妈吃了,效用可能也不大。

按照Hal博士的说法,“L1—L3级的药物比较安全,用时不需要停止哺乳。尽量选择L1和L2的药物,有些L2、L3的药物要注意用药说明和警告。用L4和L5的药物时,要停止哺乳。尽量使用半衰期短(1—3小时)的药物。”

所谓半衰期,就是药物在血浆中最高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谢谢百度提供了这么拗口的解释。

这么说不好懂?大家就记住一句话:半衰期越短,意味着每天可以吃的次数越多。那种一天能吃两三次的药,半衰期肯定比一天吃一次的,要短。

再说回选什么类型的药。虽然Hal博士说尽量选L1和L2的药物,但“大量对照”和“有限数量对照”,用药后,妈妈的心理感受完全不一样呀!作为读者的我,妥妥地只选L1药物。

学神和学霸型父母可以自行淘宝、当当、京东,买一本《药物与母乳喂养》,学习研究。一枚学渣的我,则决定整理一个“哺乳期能吃哪些药”的目录——不能吃的一概不收录!不然万一看走眼,吃错了,结局多惨烈!

在Hal博士的整理中,L1的药物包括:

对乙酰氨基酚L1,2h(半衰期时长,后面出现*h,都是这个意思):仅少量分泌入乳汁,危害较小——退烧药。

沙丁胺醇L1,3.h:通常用于吸入治疗,不到10%的药物被吸收进入母体血浆。用于口服时,血浆浓度显著增高,乳汁中的药物浓度足以使婴儿出现震颤和焦躁不安——哮喘药。

阿莫西林L1,1.7h:少于0.95%的母体剂量进入乳汁——抗生素。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L1,1.7h——抗生素。

氨苄西林L1,1.3h:注意腹泻——针对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消化道感染、耳鼻喉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

氨苄西林舒巴坦L1,1.3h——针对呼吸道感染、肝胆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

钡剂L1:口服不被吸收——造影剂。这药是不影响哺乳,但拍胸片等有射线,可能对哺乳有影响。

羧苄西林L1,1h:口服生物利用度很低,通过哺乳摄入的剂量很小——广谱青霉素类抗生素。

头孢羟氨苄L1,1.5h:已知少量可以进入乳汁,观察有无胃肠道症状,如腹泻——广谱抗生素。

头孢唑林L1,1.2-2.2h:口服吸收差,因而,婴儿可能仅吸收少量药物,观察有无胃肠道症状,如腹泻——广谱抗生素。

头孢西丁L1,0.7-1.1h:观察如腹泻等的胃肠症状——广谱抗生素。

头孢丙烯L1,78min:观察如腹泻等的胃肠症状——广谱抗生素。

头孢他啶L1,1.4-2h:观察如腹泻等的胃肠症状——广谱抗生素。

头孢唑肟L1,2-3h:当与其他抗生素一起使用时,会出现胃肠菌群失调——广谱抗生素。

头孢氨苄L1,50-80min:观察如腹泻等的胃肠症状——广谱抗生素。

头孢匹林L1,24-36min:观察如腹泻等的胃肠症状——广谱抗生素。

头孢拉定L1,0.7-2h:观察如腹泻等的胃肠症状——广谱抗生素。

克霉唑L1,3.5-5h:口服吸收差,阴道用药后不可能吸收足够的量导致婴儿出现不良反应——抗真菌药物。

盐酸考来维仑L1:基本不被吸收,因此不会进入乳汁——降脂药。

色甘酸钠L1,80-90min:不足1%的药物经母亲(可能婴儿)的肠胃吸收,因此对婴儿也不可能产生太多影响——抗过敏药,主要用于过敏性哮喘。

右美沙芬L1,4h:没有资料说明能够进入乳汁——止咳药。

双氯青霉素L1,0.6-0.8h——青霉素类药物。

多潘立酮L1,7-14h:被认为是理想的催乳药——也就是吗丁啉,胃药。

肾上腺素L1,1h(吸入剂):除了新生儿早期或早产儿,本品一般不会被婴儿吸收,但注意观察短暂的兴奋作用——可用于支气管哮喘等。

法莫替丁L1,2.5-3.5h:更好的选择(比雷尼替丁、西咪替丁),临床首选——胃药。

叶酸L1:不推荐口服叶酸每天超过1mg——水溶性维生素。

泮托拉唑L1,1.5h:本品在酸性环境及母乳中极不稳定,在吸收前基本被破坏——抗酸及抗溃疡药。

青霉素L1,《1.5h:观察胃肠菌群失调和腹泻——青霉素。

维生素K1L1:母乳中浓度通常很低。

替卡西林L1,0.9-1.3h:注意观察胃肠菌群改变和腹泻——青霉素类广谱抗生素。

曲普利啶L1,5h:进入乳汁量非常少,注意观察镇静作用——抗过敏药物,过敏性皮炎、荨麻疹可用。

万古霉素L1,5.6h:经胃肠吸收少,低水平药物即可改变婴儿的胃肠菌群——抗生素。

维生素B12L1。

维生素B2L1。

下面列出来的,是L3以上,但经常被妈妈们忽视的药物!!!

芦荟L3:局部用,毒性极微。严禁口服芦荟乳液,强效泻药,能引起严重的胃痉挛,禁用于孕妇和儿童。

阿司匹林L3,2.5—7h:极少量可分泌入乳汁,不良反应的报道较少。可诱发瑞氏综合征,不建议选用。

金盏花L3:过敏反应。喜欢用金盏花护肤水的妈妈们,赶紧换护肤品呀!

蓖麻油L3:是否进去乳汁不明,谨慎使用,过量会造成被暴露的婴儿腹泻、失眠和震颤。

德国甘菊L3:可能有超敏反应。又是一个护肤品的大坑!

茴香L4:雌激素活性,抑制乳汁分泌——估计想断奶的妈妈,看到这里,high了!

大蒜、白果、人参L3:没写原因,就写了个“必须小心”。引起无限遐想。。。

茶树油L3:最好不要直接用于乳头上。

维生素AL3:婴儿通常不需要VA的补充剂。

最后唠叨几句:

1.上文没列感冒药。因为感冒就不是病!无非就是针对症状用药。而止咳的、退烧的,上文已有表述。

2.宝宝如果6个月以上,局部用药,比如脚气呀,痔疮呀,眼药膏呀,通奶结的小金丸呀,一般对哺乳无甚大影响,只要别抹乳头上就好。

3.一些乳妈妈迷信中药,觉得都是植物,多安全。额,亲们,君不见武侠小说里制毒的原材料,都是各种动植物嘛?解放军第医院肝衰竭诊疗与研究中心有一份报告,我国急性肝衰竭的最主要病因,是中草药。他们研究了例急性肝衰竭患者,死亡率高达63.82%。

4.本文不是要吓唬大家不用药,而是希望大家有病了正确用药。说到底,去医院看一下,或者上网咨询一下相关科室的大夫,有个专业指导,最牢靠。

5.国内药物不标注L分级。怎么知道你必须要用的某个药,是不是安全?一,看《药物与母乳喂养》,自己查。二,看看药物说明书上有没有“哺乳期禁用”的字样——或许,哪天我会写一个怎么看药物说明书的文。大家需要不?

本文毕。

下文将介绍妊娠期的用药禁忌。尽请期待。

备注:图片来源为网络,谢谢如此美图的制作者和拍摄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undesi.com/zyzlrxy/57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