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得了乳腺炎,怎么办?
一、什么是哺乳期乳腺炎,有以下症状者,你可能中招了。
哺乳期乳腺炎是在各种原因造成的乳汁淤积基础上,引发的乳腺炎症反应,伴或不伴细菌感染。临床表现为乳房疼痛,排乳不畅,乳腺局部出现肿块,形状为楔形或不规则形,可发生于乳房的任何部位,乳房皮肤可出现红、肿、热、痛,病变区域皮温升高,有压痛;全身症状包括发热,体温可达39~40℃,伴有寒战、全身出汗、头晕、乏力等症状。
二、什么原因导致哺乳期乳腺炎?
1.乳头皲裂,多因哺乳时衔接姿势不正确造成;
2.乳房外伤,如乳房受压(包括胸罩压迫或汽车安全带的挤压等)、被婴幼儿踢伤、被用力按摩等使乳房局部受伤,组织水肿,局部压力增大;
3.因过度排空乳房造成乳汁过多;
4.哺乳间隔时间过长。
5.因婴儿疾病等导致的母婴分离;
6.母亲过度疲劳或严重的负向情绪影响;
7.婴儿腭裂或舌系带过短等导致含接困难;
8.既往乳腺炎病史。
三、哺乳期乳腺炎发生的病因
其发生与乳汁淤积及感染性致病菌密切相关。哺乳期妇女因各种原因排乳不畅发生乳汁淤积后,淤积的乳汁加上合适的温度是致病菌良好的培养基。
四、哺乳期乳腺炎的辅助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用于判断是否伴有细菌感染;伴有高热(体温≥38.5℃)者行血培养、药敏试验及血生化检查。
(二)影像学检查1.乳腺超声检查
2.病理组织学检查
五、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和分型
乳汁淤积型急性炎症型
乳腺脓肿
六、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
治疗原则为保证充分休息,不中断母乳喂养,有效移出乳汁,合理使用抗生素、止痛药物,必要时适当补液。对于形成脓肿者,提倡微创治疗。(一)局部治疗局部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减轻局部水肿,有效排出淤积的乳汁,利于炎症消散。
1.乳房按摩
有效的乳房按摩可以排出淤积的乳汁,刺激泌乳反射,保持乳管通畅,减轻乳房肿胀。此法适用于任何情况引起的乳汁淤积及导管堵塞,但在乳房严重水肿时应避免局部直接按摩,应在该乳腺导管走行的其他无肿胀区域进行适当力度按摩,保持乳腺导管通畅,达到刺激泌乳反射的目的即可。在婴儿吸奶前,应先对乳房进行负压软化(reversepressuresoftening)。其目的是在婴儿含住乳头前,在乳晕周围建立一个环形凹陷区域,使乳晕处张力降低,以便于婴儿含接。注意事项:按摩前注意洗手、保暖,按摩的力度要适度,切忌暴力按摩,应避免导致疼痛的按摩和各种形式的强力按压,因为这会增加乳腺组织的损伤及水肿,从而加重病情。
2.物理治疗
(1)吸乳器的使用:推荐使用电动吸乳器进行吸乳治疗,可佩戴大小合适的吸乳护罩,通过刺激泌乳反射促进乳汁排出。注意吸力要适度,吸乳时间不宜过长。使用吸乳器时,最重要的就是将吸乳护罩放置在正确的位置。此法适用于所有哺乳期患者,禁用于中央区严重水肿者,因吸乳护罩会压迫中央区加重局部水肿。
(2)超声药物透入治疗:可使用超声脉冲电导于患处进行治疗,适用于局部皮肤无破损的患者,禁用于电导贴片过敏者。
3.炎症区域(红、肿、痛部位)的药物治疗
(1)湿敷:25%硫酸镁湿敷,每次20min,每日3次;3%高渗盐水湿敷,每次20min,每日3次。此法适用于局部皮肤红肿的患者,禁用于皮肤破损处。(2)中药外敷:如意金黄散用蜂蜜调糊,均匀涂抹在大纱布上,再以一张纱布将其覆盖成片,将制成的金黄散敷贴放在患处,每日1次。此法适用于急性炎症型及脓肿型患者,禁用于对金黄散过敏或局部已有皮疹者。
4.乳头皲裂及疼痛的处理
每次排乳后以母乳或羊脂膏外涂,并注意母乳喂养时正确含接。羊脂膏能有效缓解乳头干燥疼痛,滋润肌肤。用水凝胶护垫贴覆盖乳头,能缓解疼痛,以湿性愈合疗法促进愈合并保护伤口;可以使用亲密接触型乳头护罩贴覆盖乳头后再行哺乳,避免乳头反复受损;戴乳头保护罩,以减少衣物摩擦影响创面愈合。伴有乳头红肿者,可口服抗生素治疗3-5d,预防感染。如果婴儿含接乳头时疼痛严重,导致母亲不能继续患侧乳房哺乳,无论是用手法还是用吸乳器排乳均需确保乳汁有效排出(按哺乳的频率进行)。母乳中有血液不是停止母乳喂养的理由。
(二)全身治疗
1.抗生素治疗
(1)抗生素使用指征:发病时症状较重,包括全身症状及局部症状。如局部明显红肿、压痛,体温高于38.5℃,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2x10°/L;乳头皲裂伴感染;症状轻微的乳腺炎,经保守疗法(有效排出乳汁与物理治疗)24~48h之内没有改善,或是病情进展,应使用抗生素;乳汁培养明确存在致病菌。
(2)药物选择及安全性:①经验性用药。②应根据致病菌检测及药物敏感试验,选用对婴儿无明显伤害的抗生素。(3)使用时间及停药指征:抗生素应足量、足疗程使用,推荐抗生素使用疗程为10~14d。停药指征包括局部体征消失、体温正常超过3d、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
(4)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处理:MRSA已成为哺乳期乳腺炎感染的重要病原菌,是否能继续母乳喂养尚存争议,但大多数专家认为早产儿不宜继续母乳喂养,应挤出乳汁扔弃。其次,MRSA对大多数抗生素耐药,经验性用药后患者症状、体征明显缓解,可继续足疗程使用原抗生素至细菌培养阴性;若患者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2.疼痛及发热的处理
(1)非药物治疗:热敷和冷敷交替作用于乳房可以促进乳汁排出和减轻疼痛。热敷适用于哺乳前,并在热敷过程中按摩乳房,可以刺激泌乳,但在局部明显红肿的情况下不推荐局部热敷。冷敷适用于哺乳后、乳房按摩或吸乳器使用后,可以减轻乳房肿胀和疼痛。局部应用卷心菜叶、土豆片外敷,即使没有科学证据支持其有效性,但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应用,也是可以被推荐使用的。
(2)药物治疗:推荐使用可以继续母乳喂养的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止痛可以帮助喷乳反射,促进乳汁有效排出。发热不需要停止母乳喂养,推荐口服布洛芬及物理降温对症治疗。
3.支持治疗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三)哺乳期乳腺脓肿的处理
1.一线方案
超声引导下脓肿穿刺冲洗术。以局部炎性症状消失,超声检查无明显液性暗区为治愈标准。
2.二线方案
小切口置管冲洗引流术。引流液≤20ml,且引流液内无坏死组织或为纯乳汁时,可去除引流管,换药处理。3.三线方案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需要频繁更换引流条,切口愈合时间长,导致产妇因无法忍受痛苦而终止母乳喂养。
4.中央区乳腺脓肿的处理通过超声引导下脓肿穿刺冲洗治疗出现治疗失败的概率较高,首选穿刺治疗后,发现治疗效果不佳应尽早改为手术治疗(首选小切口置管冲洗引流术)。
(四)回乳的处理
1.回乳的医学指征脓肿切开引流后,脓液污染乳头乳晕区域,无法继续母乳喂养;脓肿切开引流后发生乳汁漏,影响脓肿愈合;因产妇身体状况而不建议母乳喂养的,如精神病和传染性疾病(病毒性肝炎急性传染期、艾滋病、结核活跃期)等。但哺乳期乳腺炎并不是回乳的医学指征。2.回乳药物的选择(1)口服或肌肉注射雌激素类药物,如口服乙烯雌酚,每次5mg,每日3次,连服3-5d;或肌肉注射苯甲酸雌二醇,每次2mg,每日2次,连续注射3-5d。(2)口服中药回乳亦可有较好效果,如炒麦芽g,加水煎汤,分3次温服。目前卡麦角林、溴隐亭在内的多种麦角类药物回乳,仅限于医疗诊断原因的回乳。
3.回乳注意事项回乳过程应循序渐进,快速回乳易导致乳房过度充盈,进而导致乳腺炎的发生。饮食上应控制汤水摄入,回乳过程的前3d在乳房充盈时,可挤出少许乳汁减轻乳房肿胀,并佩戴松紧适度、有支撑的胸罩。
(五)特殊情况下的母乳喂养
4.HIV感染者应避免母乳喂养,母亲为乙肝病毒感染或携带者,可在婴儿出生后24h给予特异性高效免疫球蛋白,若母亲为巨细胞病毒感染或携带者,足月婴儿可继续母乳喂养,但早产儿需暂停母乳喂养。
七、预防
产妇需应注意:采用正确的哺乳方式;对于更重原因导致的乳汁淤积都应该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切忌暴力排乳;要充分有效的休息;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愉悦的心情等。其中,产后抑郁、焦虑也是乳腺炎形成的诱因之一,建议一旦出现,及时到心理科就诊。
编辑:文小护郝小护
审稿:郑维李春静
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undesi.com/jxrxy/56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