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于新生儿,产科临床强调“三早”:早接触、早吸吮和早开奶,成为金标准。
2、早开奶的意义是开启生理泌乳的程序,而不是有了母乳才吸乳。
3、手法开奶保证了后期母乳喂养的顺利,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4、开奶指导能够很好的帮助产妇学会正确抱宝宝的姿势,正确含接乳房,养成正确的喂养习惯。
5、正确指导预防涨奶,预防错误观点造成回奶,预防进食“禁忌”食物造成回奶。
开奶是每个新生妈妈的重要一课,对纯母乳喂养意义重大,对整个母乳喂养过程的顺利进行有重要帮助,我们看到太多妈妈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造成涨奶、乳腺炎、回奶,要么承受巨大痛苦,要么再也无法母乳喂养,只能让宝宝吃奶粉,重视开奶,重视母乳喂养第一课。
2预防积奶性乳腺炎关键8小时发生积奶要早处理、正确处理,否则容易造成红肿热痛形成乳腺炎,时间长了还会造成“积乳性囊肿”,要么回奶要么做手术。
错误的处理:
1、喝大量下奶汤。喝下奶汤更容易造成乳汁在乳房淤积。
2、热敷。热敷可以软化舒张乳腺管,但是热敷还能刺激泌乳,也会造成涨奶更加严重。
3、自己按揉。乳房生理性肿胀,炎症状态下乳腺管更加脆弱,常常发生乳腺断损的情况,通乳一定找有经验有资质的催乳师来做。
4、用梳子梳。传统的办法是用梳子梳,那是以往人们不清楚乳腺生理结构时无奈之举,现在来看,对产妇造成的伤害远远大于带来的益处。
5、用劣质吸奶器。劣质吸奶器力气大,但是吸不出母乳,更容易对乳腺造成伤害。
正确的处理:
1、让宝宝努力吸,在早期,宝宝自己就能吸开奶块或者堵塞;
2、冷敷。冷敷有助于消退炎症,减轻肿胀。
3、一旦硬块增大,不要等疼痛发烧才找人解决,尽快在8小时内疏通。
4、对于肿胀要学会用土豆片、卷心菜和蒲公英外敷,硭硝禁忌。
5、如果伴有乳头扁平、凹陷或皲裂,常造成细菌逆行感染,常常要配合抗生素处理。
6、少吃脂肪含量大的食物。
一旦发生胀奶,有8小时的黄金处理窗口期,母乳是细菌最好的培养基,一旦发生感染,常常不得不做回奶处理,否则感染无法控制,悔之晚矣。
3中医熏蒸发汗的中医原理汗法是中医治法“八法”第一法,中药熏蒸治疗疾病历史悠久,常用于解除表邪。中医讲,在坐月子期间,女性的筋骨屏障打开,风寒湿邪侵入体内,稽留经络关节,造成瘀阻疼痛、腰酸背痛等月子病症状。中药熏蒸通过热打开毛孔,以热引热、借热助阳、开门驱邪和引药入里,让风寒湿邪等表证随汗出而解。
现代的发汗方法经过中医改良,要用一个半小时时间的流程,先用手法疏通经络,针对特定穴位按摩,补气血调脾胃舒肝气,再通过中药熏蒸的发汗方法,产妇发完汗以后会觉得很舒服,睡眠好,母乳量也会增加。发汗已经成为普遍的产后保健。
注意事项:1、汗后切忌再招风寒;2、备好温水,避免伤津伤阴。
4产后气血亏虚怎么办很多妈妈生完宝宝以后,常常会发生下列症状:头晕乏力、腰酸背疼、母乳不足、心情急躁、失眠、虚胖等。
中医认为坐月子期间,人的骨骼筋脉屏障大开,风寒湿邪容易侵入,稽留关节、经络所致;产后营血亏虚,经脉失养;生气容易导致气血瘀滞(肝气郁滞,后天气血不生);休息不充分,导致“虚劳症”;脾胃受损,气血生化无源。常见病因有血虚、风寒、血瘀、肾虚。
1.血虚
素体血虚,产时产后失血过多,或产后虚损未复,阴虚亏虚,造成产后少乳,四肢百骸空虚,经脉关节失于濡养,致使肢体酸楚、麻木、疼痛。
2.风寒
产后百脉空虚,营卫失调,腠理不密,若起居不慎,风寒湿邪趁虚而入,稽留关节、肢体,使气血运行不畅,瘀阻经络而痛。
3.血瘀
产后余血未净,流滞经脉,或因难产手术,伤气动血,或因感受寒热,寒凝或热灼致瘀,瘀阻经脉、关节,发为疼痛。
4.肾虚
素体肾虚,复因产伤动肾气,耗伤精血,腰为肾之府,膝属肾,足跟为肾经所过,肾之精气血亏虚,失于濡养,故腰膝疼痛、腿脚乏力或足跟痛。
中医认为产后天是一个黄金恢复期,若失治、误治,日久不愈,正气愈虚,气血不足,虚实夹杂,筋骨与腠理合闭,风寒湿邪包入体内,病邪长期滞留体内,导致严重的筋骨病,还会继续发展严重,可留下终生的病根。
中医认为女人一生有三次改变自身体质的机会,分别是初潮期、坐月子和更年期,坐月子尤其重要,以至于产后恢复期间对产妇的护理从古至今都非常细致,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都有严格规定,西医也对产褥期严格定义为42天,即产妇身体恢复到怀孕前状态,强调的也是休息保健护理,不要落下病根。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undesi.com/mxrxy/1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