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细胞性乳腺炎、肉芽肿性乳腺炎,两者都是发生于乳房的非哺乳期的慢性炎症,中医统称为粉刺性乳痈,治疗方法相同。虽为两个病名,但实际情况是同一患者的同一病灶的病理往往是“肉芽肿形成、浆细胞浸润”,两者都有,似乎以其中任何一个命名都可以,但又都不十分准确。即便是仅给出报告“肉芽肿形成”,也不十分准确,因为慢性炎症是会有“肉芽肿”形成的表现。
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恰当的名称,专业领域内争论已久,尚无定论。中医药统称为“粉刺性乳痈”,分期、辩证、局部结合整体论治,所以寻求中医药治疗的患者可不必再纠结自己到底是浆乳、还是肉芽肿。
2、什么样的情况可能是该病?患者多为产后2-5年的女性(男性患者也有,但少见),主要表现为乳房突发肿块、疼痛,肿块迅速增大、疼痛、皮肤红、肤温高,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多正常(少数患者白细胞增多),抗生素治疗常无效,若治疗不当或得不到及时治疗可成脓溃破,病情可迁延数月不愈。发病前或有外力撞击(临床观察发现发病前有美容院按摩乳房史的人实为不少),或恰逢月经期前,或有不良情绪刺激,或进食辛辣刺激。未婚年轻女性病灶多位于乳头乳晕区,常有先天性乳头凹陷,表现为乳头后方红肿、成脓溃破、创面愈合后易复发,病情反复发作等特点。另有部分患者有垂体瘤病史、或长期服抗精神类疾病药物史等。
3、这病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医院中医乳腺科治疗本病经验丰富,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乳腺导管内分泌物增多、导管损伤、分泌物外漏刺激周围组织引起了化学性炎症。导管内分泌物增多的原因不外乎:产的多、排的少。不恰当的饮食、特定的药物、内分泌环境异常(如高泌乳素血症)都会导致产的多;乳头凹陷,导管结构异常等,会造成排的少。引起导管损伤的因素有外力撞击、蛮力按摩等。
4、凭什么诊断该病?该病的诊断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考乳腺B超、MRI、穿刺病理等辅助检查,当然,病理仍是金标准。若已经考虑是本病了,一般不推荐钼靶检查(钼靶检查挤压乳房可能加重病情)。
5、怎么治疗该病?西医常用的方法有:手术切除病灶,但术后伤口可能难愈合;病灶局部封闭治疗(激素、抗生素、麻醉药物局部注射),起效快,但停药后可能很快复发,且病灶范围更大;抗生素全身治疗,常常无效;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全身治疗,病情会有所改善,往往于停药后复发,且副作用较大。
中医药常用的方法有:中药内服外敷,成脓后切开扩创,伤口敞开换药,疗效较佳,乳房外形改变、疤痕小,但治疗周期较长。
6、中医乳腺科治疗本病为什么“有名”?医院中医乳腺外科起源于上海顾氏外科,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形成了顾氏外科特色综合疗法(中药内服外敷、院内制剂用于创面局部、切开扩创、冲洗滴灌、中药熏洗、垫棉加压绑缚、激光疗法、中药热奄包等),治疗该病疗效佳、乳房疤痕小、外观改变小、复发率低,因而有名,病员辐射至全国很多省市。(具体可见本临沂白癜风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undesi.com/mxrxy/1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