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除产后全身抵抗力下降外,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①乳汁淤积:在哺乳时不能吸尽乳汁,加之乳腺管不通畅,致使乳汁在乳腺内淤积,成为细菌繁殖的良好环境;②细菌侵入:乳头破损使细菌沿淋巴管入侵是感染的主要途径,婴儿含乳头而睡或婴儿口腔炎也有利于细菌直接侵入乳管。致病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01
病变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期:
1.淤乳期为发病早期,患者感乳房肿胀疼痛,乳汁排出不畅,患处出现有压痛的硬块,表面皮肤红热,同时有发热等全身表现,此时如及时正确治疗,多可消散。
2.浸润期为炎症继续发展时期,局部疼痛呈搏动性,压痛加重,乳房炎性肿块增大,皮肤潮红,表面静脉扩张,患侧腋下淋巴腺有时肿大、压痛。患者可有寒战、高热,脉率加快,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3.脓肿期炎症在数天内局限而形成脓肿,如脓肿较表浅,可自行穿破皮肤,或穿入乳管而从乳头流出脓汁。深在脓肿可向乳后部疏松组织内破溃,形成乳房后脓肿。感染严重者可并发败血症。脓肿可同时存在数个或在不同时期先后形成,故病程常托延甚久,因此,必须尽早治疗。少数病例于脓肿破溃后,将形成长期不易治愈的脓瘘或乳瘘。
1、多发生在初产妇的授乳期,发病前常有乳头、乳晕皲裂或乳汁淤积等诱因。
2、乳房肿胀、疼痛或畏寒发热。
3、局部红、肿,热,痛,触及浸润性硬块,压痛,脓肿形成后可有波动感,同侧腋下可有淋巴结肿大,触痛。
4、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多,核分叶计数左移。
5、超声检查有液性暗区,穿刺可抽出脓液。
1、淤乳期
疏通、消除肿块,控制炎症的发展。
2、浸润期
促进炎症局限,防止蔓延,减轻症状,避免脓肿形成;对已有化脓趋势者,加速脓液液化、局限,促进脓肿早日成熟,以利切开排脓;脓肿切开后,可消炎、镇痛,促进伤口愈合。
除在病变早期患侧乳房应停止哺乳,用乳罩托起乳房,以吸乳器吸尽乳汁外,可行局部冷敷;对已有化脓趋势的用温热敷,同时应用抗生素;脓肿形成后,需手术切开引流外,应及时尽早应用理疗。**文章和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恢复--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undesi.com/nxrxy/55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