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异常凶险,一定要引起重视!
本例学习要点
这是一例非典型的围产期主动脉夹层病例,患者并没有典型的夹层胸痛症状,只是胸闷不适、进而出现心衰症状。
医院心脏听诊与彩超诊断很关键,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主动脉夹层的防治应从孕前检查、孕期血压监测及围产期正确处理三方面综合进行。
我来自一个普通农村家庭,跟很多妈妈一样,头胎孩子顺利健康,也想添个二孩宝宝。怀孕过程也没有什么特殊,偶尔会胸闷、脚肿不舒服,想着第一胎这么过来不也好好的,因此没太在意。
产后第三天,我的症状加重了。
医院不敢再治疗,医院心血管内科。
开始医生怀疑是“围产期心肌病”,在那里抽血化验,做心电图,都还好。
后来医生听诊我的心脏,说是有心脏杂音,需要做一个心脏彩超检查。
检查中,医生紧张的讨论什么“光带”,还把我家属拉到一边也不知道说了什么,建医院。我只有离开出生不久的宝宝,被救医院。
县医院的心脏彩超显示主动脉根部有光带漂浮,疑诊升主动脉夹层。
视频1,经胸TTE显示升主动脉异常光带在那里,我被安排在重症病房。
可能由于转运路途远,我感觉上气不接下气,甚至不能平卧,靠在病床上喘气。
医生很快把我麻醉了,上了呼吸机,准备手术。
入院实验室检查(图1)提示心衰指数(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升高,符合心衰临床表现。同时高敏心肌肌钙蛋白I升高,考虑升主动脉夹层累及冠脉开口所致。
图1胸腹主动脉血管成像(CTA)显示主动脉夹层(StanfordA型),撕裂范围局限于升主动脉(图2),夹层累及到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图3、4)。
图2/同济潘友民团队
图3,红箭头为冠脉,CTA测量升主动脉根部直径63mm同济潘友民团队图4,红箭头为冠脉/同济潘友民团队手术成了唯一的治疗方案。
手术中进行了食管超声(TEE)检查,清楚显示升主动脉扩张,其中可见光带飘动(图5、6,红箭头所示)。
图5,可见光带飘动/同济潘友民团队图6,可见光带飘动/同济潘友民团队
视频2,术中食管超声TEE显示升主动脉管腔内光带
手术照片显示主动脉夹层破口,累及冠脉开口上方(图7,黑箭头所示)。
图7,主动脉夹层破口,累及冠脉开口上方同济潘友民团队医生进行了经典的Bentall手术,就是升主动脉带瓣管道人工血管植入及冠脉移栽(图8)。我的心脏瓣膜和主动脉大血管成了金属和人工材料了。
图8,Bentall手术/同济潘友民团队
手术后第二天,我清醒过来了,模糊当中听到医生护士让我大口呼吸,我感觉自己像睡梦一般,只是觉得胸口和喉咙很痛。
很快我拔了气管插管能说话了,医生叮嘱我不能喝太多水,因为心脏功能还很弱,水喝多了会加重心衰症状。
医生为我制订了全面的术后治疗方案:
术前左心衰、肺水肿症状严重,术后加强利尿,维持电解质平衡;加强呼吸道管理,预防肺部感染;围产期停止哺乳,预防乳腺炎;华法林抗凝治疗及凝血功能监测。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我病情好转转入了普通病房。这样,我和家人及医生有了更进一步的交流。我一直在纳闷,为什么头胎顺利健康,而二胎却如此,差点要了自己的命。医生的忠告让我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其实,怀孕过程中我就查出来有高血压,但没有什么症状,我担心吃药对胎儿不好,所以没有听医生的医嘱服药,也没有定期去做产前检查测量血压。现在回想起来,真的一身冷汗。其实,可能很多孕妇都有我这个不科学的想法,希望我这次“鬼门关”的经历给正在怀孕或准备怀孕的“准妈妈们”敲响警钟,让噩梦不再发生。康复出院前,医生为我进行了复查,我体内的人工血管和瓣膜都正常工作(图9)。图9,红箭头显示金属瓣膜及人工血管
同济潘友民团队
医生忠告:怀孕是妇女心血管病的单独高危因素,一定引起重视;备孕前,建议做心脏方面检查,如心电图、心脏彩超;怀孕期间,科学增加体重,孕期肥胖也是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每一次怀孕都要重视,哪怕是头胎顺利,二胎也可能出现危险;围产期出现胸闷、胸痛症状,而且持续存在,一定要重视。孕期和围产期主动脉夹层死亡率很高,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很关键。专家简介郑智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医学博士。美国心脏病学院(ACC)国际附属会员;国际血管联盟(IUA)中国分部胸主动脉专业委员会委员;亚洲心血管及胸腔外科学会(ASCVTS)成员;世界华人医师协会(WACD)会员;医院学会血管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委员;提出A型主动脉夹层微创腔内治疗及“以医学人文关怀为导向”的主动脉夹层个体化治疗理念,倡导心血管急危重症救治中的“医学创新、人文创新、科普创新”,在国际期刊(SCI)及国内杂志发表医学论文三十余篇。本文首发: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本文作者:郑智
责任编辑:李兴鹏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chundesi.com/nxrxy/56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