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转给我一篇文章,是精准打击我们这群鸡娃父母的。大意是说,你看你也是个普通人,你小孩也是普通人,怎么对他的期望就像是王位继承人,请个家教还要名牌大学毕业,发过多少paper,你们配吗?
我可以言简意赅地回答两个字:不配。
但很多时候,事情并不是以成年人自己的意志力为转移的。
我儿子艾文在学了一年的葫芦丝后,主动提出要学小提琴。这事挺好,很快,我们就找到了一个小提琴老师,愿意上门教他。老师的简历非常不错,从小学小提琴,练了二十年,大学主修音乐,之后又去美国某音乐学院进修。
第一节课是调整姿势,老师叮嘱说接下来一星期每天要花半小时时间录视频发给她看,姿势练得怎么样。送走年轻漂亮的老师后,我不由产生了一丢丢困惑,专程去美国留学进修,就是为了回来教我儿子这种小学生吗?像他这种初学者,找个普通的没出过国的老师就行吧。
杀鸡用牛刀,未免有点浪费。
你肯定会说,那是因为你鸡娃,所以挑了个好的。问题找这个老师的过程相当简单,因为二胎喂奶我得了乳腺炎,找通乳师时偶尔提了一嘴,家里小孩想学小提琴,找不到老师。对方很热情地说,我女儿在学呢,找了好几个老师,就这个老师最不错,推荐给你好了。
看,纯粹是捡漏。也可以说是市场的筛选机制,普通,一般的老师被大浪层层推了出去,擅长鸡娃的家长留下了这些海外归来的金牌教师。有人告诉我,很多伯克利毕业的小孩,最后也都在教小孩。
我一个朋友,对他儿子的志向是去美国考朱莉亚音乐学院,所以小孩从四五岁开始,每天必须练一两个小时的钢琴,练得不好,就要被打,必须狠狠心揍,不然你看郎朗能练出来吗?但世界上只有一个郎朗,我不免忧愁地想到,苦心练琴这么多年,就算真的上了朱莉亚音乐学院,如果出来还是教小孩,那吃这些苦到底是为了什么?
也不单单是音乐生如此。
夏天晚上在马路上散步,听到一对五六十岁的夫妇正在激烈讨论,女的说,她儿子耶鲁大学毕业的,回来就当小学老师,你想得通吗?男的说,小学老师不是蛮好,现在这个小学不要太难进噢,又稳定又受人尊敬。
我在后面听得津津有味,也思索着,进了耶鲁,回来就当小学老师这么朴素的职业?
没想到开学后,有个朋友跟我说,他儿子一年级班主任可是哈佛毕业的。
这些顶级学府,耶鲁哈佛,原本都是像权力的宝座一样,供人眼馋的,怎么一下这么深入民间了,孩子的小学老师,竟然就是哈佛毕业的?
这个世界是多么分裂啊,前段时间刘瑜演讲说,她的孩子正在势不可挡成为一个普通人,中心思想是,她不想鸡娃,因为再鸡娃,小孩大概率也就是个普通人。此言一出,不知道多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undesi.com/nxrxy/57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