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奶牛乳房炎的治疗过程中,无论是临床乳房炎还是隐性乳房炎,总是难以治愈,甚至反复发作,令牧场兽医头疼,笔者从事兽医工作多年,现与大家探讨这个问题。
一.奶牛自身的原因:
患病奶牛机体体质弱,抵抗力下降,自身对该病原菌缺乏抵抗能力,不能抵御外来病原菌的侵袭,造成使用抗生素治疗乳房炎时,虽然多数病原菌被杀死,但不能完全清除微生物,当药物失去作用时,病原菌就会死灰复燃,从而又出现临床症状。
二.病原的原因
1.细菌本身有很强的对抗自然的能力,特别是对乳腺防御机制的具有很强的保护自己和逃避吞噬的作用。
2.细菌的黏附作用,多数细菌粘附到乳腺组织内膜上,避免挤奶时随乳汁流出乳房,并随乳汁上浮,在乳腺内进一步繁殖。
3.细菌的耐药性,在细菌的休眠期,非繁殖期,部分抗生素不能够产生应答,难以杀死细菌。以及特定牧场长期使用抗生素出现细菌耐药株或新的菌株的出现,使细菌对抗生素不敏感。牧场使用抗生素的单一,会造成乳房炎病原菌类群的变化:长期抗生素的使用,造成了乳房炎病原菌类群的变化:革兰氏阳性菌减少,则革兰氏阴性菌则增多,反之亦然,或者出现真菌的现象。
三.药物的原因
1.血乳屏障:很多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等不能通过血乳屏障,必须有载体的辅助,或乳房灌注效果更好。
2.部分抗生素不能在细泡内聚集或难以进入细胞内部,只能杀死组织液内的细菌,致使细胞内细菌逃避,造成乳房炎的反复,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3.药物剂量过低,造成挤奶时被冲洗,在乳房内不能形成有效的杀菌浓度,不能有效杀死细菌。
4.抗生素抗菌谱比较窄,不对症治疗。
5.临床上滥用抗生素,不是根据临床症状或确诊感染微生物,见病则顺手用药,造成细菌的耐药性。
四.治疗的原因:
1.忽视隐性乳房炎的治疗
2.不重视干奶期乳房炎的治疗,据资料介绍,50%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80%的链球菌都能治好。在干奶后治愈乳房炎,能恢复90%的产奶能力。如果一个乳区持续发生乳房炎,则造成减产30%左右。
3.药物治疗不彻底,疗程短,注重眼观效果,则造成停药后细菌大量繁殖。
4.治疗不当,抗生素不对路,判断细菌感染不明。如真菌,用大量抗生素治疗。
5.侧重乳房灌注治疗,造成治疗不彻底,应该全身治疗配合局部治疗。
五.病性的原因,慢性迁延性乳房炎或严重乳房炎,乳区遭到破坏,乳区很容易重新感染。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undesi.com/rxyzz/2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