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哺乳期乳腺炎”在女性整个哺乳期的发生率大约为2.5%?27%,产后6个月内的乳腺炎发生率大约为20%,且常发生在产后4~6周内,尤其“偏爱”初产妇。所以,相关专家提醒孕妈妈们,预防乳腺炎要从第一次母乳喂养开始。
什么是哺乳期乳腺炎?
哺乳期乳腺炎是根据乳汁中的白细胞及细菌计数将哺乳期乳腺炎分为乳汁淤积,非感染性乳腺炎和感染性乳腺炎。
哪些原因造成了
哺乳期乳腺炎
1.细菌感染:因含接不良、舌系带短等所致的乳头损伤,导致局部皮肤屏障能力减弱,易于细菌定殖,成为外源性细菌感染的途径。而乳汁中菌群失调,细菌的多样性降低,条件致病菌以及需氧菌的数量明显增多,母亲也会出现相应的感染症状。这种乳汁内菌群失调是一种内源性感染的方式。
2.乳汁淤积:当乳汁游积时,乳汁流动减弱,细菌释放的肠毒素、外毒素等会破坏乳腺上皮细胞而促进炎症反应的发生。乳汁量过多、漏喂、定时哺乳、突然断奶、外力导致的乳房受伤、乳房受压、无效含接等都有可能诱发乳汁淤积导致哺乳期乳腺炎。
3.机体抵抗力降低:母亲营养不良,精神压力大、疲惫,母亲或婴儿患病会降低母亲的机体抵抗力,造成抗感染能力减弱,还会促进菌群失调,是哺乳期乳腺炎的诱因。有研究认为,既往有发生乳腺炎病史的母亲,再次发生乳腺炎的风险也会增加。
该如何自查?
哺乳期乳腺炎临床上常表现为乳腺皮肤局部红肿、疼痛、皮温升高、触诊质韧,患侧腋下淋巴结可肿大,伴或不伴发热,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CRP)升高,乳腺超声检查表现为腺体局部回声增强或减低。但是哺乳期乳腺炎的母亲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并不是以上症状均具备方可进行诊断,医院诊查。
得了哺乳期乳腺炎
该怎么办?
1.治疗方法:关于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有效排岀感染乳汁是关键。目的是调整乳汁内菌群恢复到正常状态是治疗的重点,必要时可选用敏感抗生素抗感染。
2.需要注意:在对症支持治疗中,需要母亲充分的休息,保证足够而均衡的营养摄人,包括蔬菜水果的摄入。若母亲高热、肌肉酸痛、乏力,没有精力继续哺乳,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解热镇痛药物退热处理,可选择的安全用药有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3.特别提醒:当明确诊断为乳腺炎后,在保证持续哺乳的前提下,经乳腺科医生查体评估后,须由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手法挤奶促进乳汁排出,力度和频次需严格把控,以避免对乳房造成二次伤害。切记暴力按摩有造成乳腺组织损伤,继而感染加重形成复杂脓肿的风险,因此切忌无医疗指征、长时间、多次粗暴按摩。另外,哺乳或者挤奶前热敷促进乳汁流岀,哺乳或者挤奶后冷敷减轻疼痛水肿等方法,可减少炎性渗出,促进组织修复,加强炎性物质吸收,减轻母亲疼痛感等,是乳腺炎的辅助治疗方法。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需要临床医生根据不同状况,在必要时为乳腺炎母亲个体化选择敏感的抗生素。
患乳腺炎期间
能否母乳喂养
没有证据表明,母亲在患乳腺炎期间继续哺乳对足月健康婴儿存在风险;相反,乳腺炎期间停止哺乳会增加进展为乳腺脓肿的风险。因此,母亲乳腺炎期间,应鼓励继续哺乳。
如果母亲乳孔有黄绿色稠厚的乳汁分泌,目前也尚无证据表明黄绿色的乳汁会对健康婴儿产生不良影响。有些母亲在乳腺炎期间,乳汁中Na+含量增加,乳汁会有偏咸的味道,有些婴儿可能因不适应这种味道而拒绝乳汁,在这种情况下不要勉强婴儿,由婴儿自己决定是否继续吸吮患侧乳房。
专家指出关键点
“乳汁移出”在乳腺炎的治疗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有效排岀感染乳汁是治疗的关键。亲喂是乳汁移出的最佳方式,哺乳同时用手轻轻按压炎症部位,可以协助排岀感染乳汁,若亲喂无法进行,也可配合手挤奶或者吸奶器吸奶的方法,切忌患侧乳房停止排乳。
最后,预防哺乳期乳腺炎最关键的方法是改善婴儿在乳房上的含接,避免乳头损伤,保证乳汁被婴儿有效移除及不设限制的按需喂养。
供稿: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chundesi.com/rxyzz/56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