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病的纯绿色治疗
乳腺增生病,中医称为乳癖,是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发病年龄为青春期到绝经期的任何年龄,以35—45岁为发病高峰。30岁以上的女性发病率达90%以上,占乳房疾病的首位。
本病病程长,进展缓慢,易复发,部分不典型增生有癌变可能。早期没有全身症状,局部症状不明显。有些患者早期发现没有足够警惕而没有及时治疗,就有可能严重危害女性身心健康。本病影响因素很多,发病机制也相当复杂,一些确切的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十分清楚。因此在治疗上没有突破性进展,西医西药治疗效果不佳。
中医认为:情志不畅,肝气不得正常疏泻而气滞血瘀痰凝,冲任不调者,常有月经紊乱,面部色斑。“内病外治”是中医治法中的特色。医院专病专科合作,乳腺增生病根据多年经验总结,通过手法点按穴位,按摩疏通经络,中药外敷于乳房皮肤结合电磁波照射治疗本病效果甚佳。药物导入有温经通络、止痛散结之功,并通过热效应直接感应于患部,促进药物渗透、吸收,使药物“直达病所”,改善乳房血运、疏通乳络、消肿散结,达到通络止痛的作用,明显减轻局部症状。治疗一周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两至三月的治疗B超显示腺体厚度变小,配合口服汤药部分病人乳腺内结节缩小甚至消失。且外治可直接作用病灶,避免内服药物吸收不好、须经肝肾代谢等缺点,具有起效快、见效好、疗程短,副作用小、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等特点。
哺乳期乳腺炎
早期乳腺炎可出现哺乳期乳房局部肿块,此时西医容易无特殊治疗方法,因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待乳腺炎局部脓肿已成、患者出现发热、疼痛症状时,西医往往给予抗生素治疗,虽然抗生素可快速控制炎症进展,使病人体温、血象暂时恢复正常,但与此同时,患者应用抗生素期间需暂停哺乳,待乳腺炎治愈后,部分病人已经回奶,无法继续哺乳;且应用抗生素后,乳房局部易形成结块、变硬,迁延难消。我诊所遵循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治疗原则,在治疗早中期(脓肿未成)急性乳腺炎,采用手法按摩排乳加中药辨证论治方法治疗,使病人乳络得通,郁积乳汁排出,肿块乃消,其热自退;同时亦不影响患者继续哺乳,且无乳房残留肿块等后遗症,临床上取得了非常满意的疗效。治疗期间病人无需停止哺乳,见效快、疗程短、费用低廉、痛苦小、复发率低,治愈率可达%。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undesi.com/rxyzz/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