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会得
哺乳期乳腺炎
哺乳期乳腺炎是在各种原因造成的乳汁淤积基础上,引发的乳腺炎症反应,伴或不伴细菌感染。临床表现为乳房疼痛,排乳不畅,乳腺局部出现肿块,形状为楔形或不规则形,可发生于乳房的任何部位,乳房皮肤可出现红、肿、热、痛,病变区域皮温升高,有压痛;全身症状包括发热,体温可达39~40℃,伴有寒战、全身出汗、头晕、乏力等症状。
相信宝妈们一定想问:是什么原因导致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生呢?我要怎么做才能避免患上哺乳期乳腺炎呢?
在这里,我们将临床上面常见的危险因素列出来,希望宝妈们在哺乳过程中能够尽可能避免“中招”。
01乳头皲裂
多因哺乳时衔接姿势不正确、奶睡等不良习惯造成。
新生儿的口腔内均带有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大量微生物,在初产妇对新生儿进行哺乳时,细菌可滞留在乳头上,且极易沿淋巴管侵入机体引起继发性感染,导致乳汁淤积,最终引发哺乳期乳腺炎。
02乳房外伤
如乳房受压(包括胸罩压迫或汽车安全带的挤压等)、被婴幼儿踢伤、被用力按摩等使乳房局部受伤,组织水肿,局部压力增大。
哺乳期乳腺导管由于乳汁过度充盈导致乳腺导管管壁变薄,并且乳腺周围组织中存在较多的淋巴管和毛细血管,当受到碰撞、压迫、不适当的按摩(“暴力通乳”)及婴儿踢打等多种因素时造成初产妇乳房组织受损,可使其乳腺组织结构造成破坏而发生出血、细胞坏死等现象,乳腺导管发生损伤而出现水肿及乳汁无法排出等现象,最终造成乳汁淤积,大量细菌堆积残留,促使急性炎症反应发作,诱发哺乳期乳腺炎。
因此,我们在临床中常常向宝妈们强调的一句话是:“禁止暴力通乳!”
03
因过度排空乳房造成乳汁过多
临床我们常常听到的一个来自宝妈们的疑问是“是否应该把乳房排空?”,然而事实上,乳汁不能够被真正的“排空”,过度的排空乳房会更加刺激乳房腺泡更加积极的分泌乳汁,导致“供大于需”,造成乳汁过多,淤积在乳房里,而淤积的乳汁加上合适的温度是致病菌良好的培养基。哺乳后没吸出的乳汁,没有必要用吸奶器吸出或用手排空。
04
哺乳间隔时间过长
哺乳间隔时间过长,通俗来讲,就是没有频繁有效的喂奶。这同样会导致乳汁淤积在乳房里,增加了细菌繁殖的风险。
05
因婴儿疾病等导致的母婴分离
很多这样的情况:宝宝出生后由于健康问题在新生儿科住院治疗,导致母婴分离;或者由于推测宝宝的新生儿黄疸是由于母乳原因导致的,从而停止了母乳喂养,等等原因。突然的停止母乳喂养,加上不会有效的手排乳汁或不正确的过度的使用吸奶器,导致乳汁淤积,增加了哺乳期乳腺炎的风险。
06母亲过度疲劳
或严重的负向情绪影响
由于新生儿降临,身份角色转变,心理情绪变化巨大,且身体能量消耗过多,导致初产妇的精神压力过重,疲乏劳累,从而引发哺乳期乳腺炎。并且,初产妇分娩后的激素水平急剧下降,极易出现焦躁、抑郁等多种不良情绪,继而对交感神经发挥刺激作用,从而对血压升高起到促进效果,导致乳房部位的血液供应提高,乳汁中的营养物质也伴随着提高,大幅度提高了患者乳汁淤积发生率,中医学中也认为不良情绪可导致肝气郁结而后引发乳汁淤积,最终引起哺乳期乳腺炎的发作。
07婴儿腭裂或舌系带过短等
导致含接困难
新生儿下垂的舌根可使新生儿的口腔产生负压,而强大的压力可使新生儿安全有效的吞咽母乳。但新生儿的舌系带过短时,舌头的活动程度及范围受限,无法衔接乳头,导致初产妇的乳汁未及时完全排空,乳汁淤积,促使哺乳期乳腺炎发生。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undesi.com/zyzlrxy/57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