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这是一篇儿科医生写给家长的,关于孩子发热如何处理的科普。但作为哺乳期妈妈,如果你因为哺乳期乳腺炎出现发热,下面的处理原则同样适合你!欢迎大家能发扬分享精神,多分享给朋友圈或妈妈群、家族群~!家里备点什么退烧药?目前,美国儿科学会推荐的儿童退热药就有布洛芬(商品名美林)和对乙酰氨基酚(商品名泰诺林)两种,3个月以上可以使用对乙酰氨基酚,6个月以上可以使用布洛芬。
对于孩子,我们首选液体制剂,这样孩子比较容易接受,如果孩子不能口服,还有一种栓剂,就是肛门用药的,布洛芬栓剂和对乙酰氨基酚栓剂大部分药店都有卖。
阿司匹林、安乃近等不作为儿童常规使用退热药,因为其可能导致严重的副作用,例如瑞氏综合征。
部分家长会说,可是我用了退烧药,孩子的体温还是反反复复啊,是不是退烧药物没有效果啊?
记得咱们前面讲过,使用退烧药物的目,并不是为了完全的退烧啊,而是为了缓解发烧给孩子带来的不适,让孩子不那么难受。
实际上,退烧药起效后,孩子的体温通常是降低1-1.5度,而不是降至正常。
致热源没有解除,退烧以后又烧起来是很常见的事情,不代表病情严重。有些病毒感染的时候,表现出体温上升很快,一下子就升到39℃,但是这不是病重,孩子没有其他症状,都不需要治疗,等孩子病程结束就行,但发热可能超过一周。
另外,有些妈妈会问,能否两种药物交替使用、甚至联合使用?
答案是:在我国年发布的《中国0-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指南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里面,该指南不推荐对乙酰氨基酚联合或者交替布洛芬用于儿童退热。除非使用一种药物效果不好,不推荐常规交替使用。
(不推荐在家自行随意交替使用,最好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主要是为了避免家长错误理解误操作,造成药物叠加过量使用。)
对于哺乳期乳腺炎反复发热的病人,退烧药只是缓解症状的处理,只有当乳腺炎症控制后,体温才会恢复正常。而乳腺炎控制的关键,就是保持排乳通畅+合理使用抗生素,而保持排乳通常是前提。发烧时需要添加衣服吗?
看了那么多的科普,为什么各位宝爸宝妈依然没有搞明白孩子发烧时穿衣服的原则呢?
那是因为,咱们需要进一步了解发热的整个过程,搞明白了发热的过程,自然也就知道孩子在发烧的过程中啥时候该添衣,少时候该脱衣啦。
发热的过程包括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体温下降期。
在体温上升期,由于孩子的体温还没有达到体温设定点设定的温度,大脑会给身体发出信号,让我们觉得冷,这个时候机体会通过皮肤血管收缩来减少散热,同时主要会通过肌肉的收缩来产热,这个时候,咱们会看到还在一直在打“冷颤”,医学上叫做“寒战”,而一旦体温达到了调节中枢的设定温度,寒战就会消失,人体这时候会觉得很热。在体温上升期,孩子觉得冷,咱们可以给他添加衣服;而后面体温下降期孩子觉得热了,咱们可以给孩子减少衣物。对于大孩子来讲比较容易护理,总体原则就是,孩子怎么舒服怎么穿。但对于不会讲话的婴儿,护理发烧就需要家长更加细心,尤其要注意孩子有没有手脚冰凉、寒战,有的话就需要添加衣物,如果还在体温已经达到了中枢设定点,而咱们还继续包裹,就可能导致无法散热,导致中暑、捂热综合症等问题。对于成人也是如此,可以在寒战、手脚冰凉时保温。但当体温升起来后,就要避免过多衣物包裹。还有注意出汗降温后,要及时更换衣物,保持干爽。医院吗?医院7种情况:
首先咱们要明确一个观点,体温的高低,并不能确切的反应孩子的病情严重程度,所以各位宝爸宝妈们,在宝宝生病的时候,需要练就一双能够识别孩子是否有无重症的危险征象的火眼金睛。以下情况需要及时就诊:
(1)孩子发烧,口服退烧药体温降低后仍精神状态不好,不愿意玩、不愿意互动、甚至出现昏睡、意识不清楚、眼神呆滞、烦躁难以安抚;颈部僵硬;持续头痛、喉咙痛、耳朵痛等情况,这时候需要及时就医。(2)小于3个月的孩子发烧,由于小于3个月的孩子抵抗力低下,发烧往往提示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等严重细菌感染,需要及时就医。(3)3个月到3岁的孩子,肛温大于38℃,连续超过3天没医院就诊。(4)任何年龄的孩子,只要是肛、口温、额温、耳温,任何一项超过40.0℃,或者腋温超过39.4℃,医院。(5)孩子发热,伴呼吸困难,胸廓凹陷、口唇青紫、肢体乏力甚至站立不稳;反复呕吐、解血便或者小便量明显减少;皮肤瘀点瘀斑等。(6)炎热夏天室外进行剧烈活动后出现发热,可能出现中暑,需要及时就诊。(7)如果对于孩子病情的判断心里没有底,那么看医生进行评估总是不会错的。哺乳期乳腺炎的患者会面临反复发热的情况,如果抗感染治疗48-72小时仍反复高热,或全身情况加重,一定要及时就医。但如果经过治疗,发热频率和热峰都有所减低,说明抗感染有效,可以继续治疗,观察局部情况。推荐阅读哺乳期乳腺炎:如何预防
如何诊断
如何治疗
致病因素
反复高热不退
中国哺乳期乳腺炎诊治指南
哺乳期乳腺脓肿:切开引流
穿刺后能不能哺乳
哺乳期乳腺脓肿“养成记”
脓肿穿刺引流
月子妈妈被迫回奶
解读哺乳期乳腺超声
母乳喂养相关:手挤奶的关键
乳管堵塞
乳房肿胀
积乳囊肿
减乳策略
排乳原理
催乳师(一)
催乳师(二)
月子中心
反复堵奶
孕期囤货
哺乳期营养
生理性乳胀
吸乳器使用
断奶与残乳:科学断乳
“残奶”人人有,避开智商税
我去“排残奶”
乳房保健相关科普:副乳
乳房痛
纤维腺瘤
乳腺囊肿
泌乳性腺瘤
妊娠哺乳期乳腺癌
乳腺钼靶
就诊需知
空芯针穿刺
孩子没乳房
BI-RADS分类
非哺乳期乳腺炎:案例一案例二
病因
早发现
如何诊断
激素治疗注意事项郑重声明:文末出现的任何广告(包括奶粉及母乳代用品),均为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undesi.com/jxrxy/56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