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她还表示以往送到自己班里的学生,家长不是当官的就是条件特别好的,素质也都是最高的。
新闻一出,网友们在留言中热烈讨论,大都批评这个老师势利,不配做教育工作者。但还有些网友表示,在当今社会上,这早就是见怪不怪的风气了。
之前还有另外一则新闻。有一个学生家长每天开跑车接送孩子上下学,老师和其他家长认为这样会引起孩子的攀比心理,希望这个家长可以低调一点。跑车家长回怼,“我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啊,钱是我辛苦赚来的不偷不抢,想给孩子最好的有啥不对?如果开跑车就攀比,那是不是你们孩子太脆弱了?另外,我凭什么再买一辆‘普通’的车来为你们服务呢?”接着,这名家长被老师移出了群。在这群家长和老师看来,开跑车是刻意的高调,而且既然不差钱,买辆普通的车接送孩子也是应该的。他们流露出的对财富的偏见,其实正是仇富的心态。他们害怕孩子会攀比,实际上是他们自己在互相攀比。想起作家雷蒙德·钱德勒的一句话,金钱有个特别之处,数量大了,它就会拥有自己的生命,甚至自己的道德准则。
在这个贫富差距日益增大的社会,财富很容易变成人们的评判标准。有人崇拜金钱的力量,也有人视这股力量为恶魔。
其实不论是嫌贫还是仇富,实际上,这两者也常常是如影随形。因为根本上,它们都源于人们内心的匮乏感,以及对“财富不平等”现状不满和无力的呐喊。
02
嫌贫仇富者,心有匮乏之人
奥地利精神分析大师梅兰妮·克莱因提出过一个概念叫“嫉羡”。嫉羡相比嫉妒来说,带有憎恨的情绪。当想要一个东西却得不到时,就会有夺走甚至毁灭它的冲动。
仇富者,正是嫉羡者,他们看似仇视财富,其实对财富有深深的渴望。但他们得不到,因此心生诋毁和憎恨。
而对于嫌贫者来说,他们看似自大,实际上自大只是自己的保护壳,下面深藏着自己的弱小和自卑感。
他们恐惧和厌恶贫穷,是因为内心的力量和自信都是财富给予的。他们恐惧的其实是自己的脆弱。
不论仇富还是嫌贫者,其实都是内心的自恋在作祟。而这种自恋,可以追溯到婴儿和母亲乳房的关系。
每个婴儿都有全能自恋,全世界都围着它转,而它和母亲共生在一起。但实际上,婴儿没有什么能力,它们需要依赖母亲的乳汁生活。
逐渐它们会意识到,母亲和自己都是独立的个体,自己没有能力控制一切,而母亲比自己强大得多。
如果母亲是善意的,婴儿会主动臣服,从全能自恋中走出来。而如果母亲不是善意的,或不能很好地满足它的需求,它也许会被迫低头,但内心还保留着最原始的自恋感。
这份自恋感让他无法将母亲视作是平等的人。同时,自恋感和爱的匮乏感会伴随着孩子成长。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一旦感到自己是脆弱的,就会心生愤怒和恐惧。
而金钱又太容易给人力量,也太容易让人觉得弱小,于是金钱观才会变得病态而极端。
武志红老师曾说,当体验不到爱时,人才会在关系中争高低。
所以那些嫌贫仇富的人,大都也是心有匮乏之人。
03
社会,是扭曲财富观的帮凶
不得不说,当下个体的财富观越发被扭曲,社会和网络也有一双无形之手,助推了社会浮躁的虚荣风气。这双无形之手,就是社会无法消除的不平等,以及盛行的消费主义。
①无法消除的不平等
现在看似人人都拥有平等的机会,教育被普及,网络的发展让生活在各个角落的人都有发光的机会。
但是这样看似机会平等的表面之下,却藏着一个无法被平等的人生起点,那就是原生家庭。
巴菲特之前就曾毫不掩饰地说过,自己是中了“卵巢彩票”,才能够获得如今的成就。他说,自己的家境非常好,他从小就在优质的学校读书,表现一直很优异。
而他爸爸本来就是股票经纪人,可以说他进入投资这一行,完全是父亲刻意栽培的结果。
不可否认,强者愈强就是社会的现状,资源会严重向有财富者倾斜。这也是为何大家会开始讨论“寒门再难出贵子”,从学区房或私立学校开始,人生的方向也许就开始不同了。
另外,网络上的各类负面新闻,像是贪官或富二代的奢华生活,或是明星的天价片酬事件,都会让人们觉得他们的钱赚得太容易了。
这样根本不在一个尺度下,却很难弥补的差距,只会让普通人感到深深的无力感。
蒋方舟之前在《圆桌派》中说过,以前以为的平庸生活是一条康庄大道,所有人都可以走,只要你按部就班地去完成社会规定的。而现在你必须非常努力,或者非常聪明,才能过上平庸的生活。
这就是现代人的无力感。无力感越强,就越有可能仇视财富,厌恶贫穷,从而心生不满和憎恨。
②盛行的消费主义
之前占据微博热搜多日的#拼单名媛#事件,足以看出当下社会浮躁的消费主义。
这些名媛们会一起拼单丽思卡尔顿的双人下午茶,其实每个人进去都只是摆造型拍照,然后发朋友圈。甚至她们身上的大牌包包和带LOGO的丝袜都是拼单租来的。
其实,人们已经不是单纯为了消费奢侈品,而是这些商品和生活方式背后,早已衍生出了其文化意义,它代表着你的身份,地位,甚至是你的群体和阶层。
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会有年轻人愿意卖肾去买iPhone,甚至女大学生借裸贷,只为了买一套高级的化妆品。
可见,在高配生活的诱惑下,已经有人丧失了“理性”,为了追求光鲜却虚幻的满足感。
他们把自己过成了“隐形贫困人口”。
另外,广告商家早已掌握了对“美”的定义,不停迭代的当季新品,秀场,广告,明星同款,洗脑似地将人们的欲望一点点放大。
梁文道有一次在节目中开玩笑说,他认识几个做时尚的朋友,她们每天都在撰写诸如“本季最值得买的四款包包”的文章,但实际上,她们自己却一款也买不起。但文章却足以主导时尚的走向。
过度消费,追求时尚,看似带来更光鲜的生活,实际上却把人禁锢在欲望的牢笼之中。
欲望越强烈,得不到的失望也就越强烈,而极度的失望就会带来憎恨,恐惧,和心态的扭曲。
04
人本平等,人心却有高低
不可否认,财富的确可以带来各种附加的权利和资源,但它其实也只是工具而已,你如何看待它,其实也正反映了你内心的美丽和丑陋。
我们只有学会正确地看待财富,才不至于被金钱的力量所扭曲。在这里给你三个建议。
①用爱滋养孩子
前面提到,嫌贫仇富者大都心有匮乏。这种匮乏大都是来自于孩童时期,父母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undesi.com/nxrxy/57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