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溢液是一种症状,不是一种疾病,不少女性会出现乳头溢液的症状,原因有许多,可分为生理性溢液及病理性溢液。生理性溢液是指妊娠和哺乳期的泌乳现象、口服避孕药或镇静药引起的双侧乳头溢液及绝经后妇女单侧或双侧少量溢液等。病理性溢液是指非生理情况下,一侧或双侧来自一个或多个导管的间断性、持续性,从数月到数年的乳头溢液。
1病因
间脑疾病或脑垂体病变,如间脑及其附近组织肿瘤、泌乳素腺瘤、松果体瘤、垂体功能亢进、肢端肥大症等;
间脑肿瘤
垂体肿瘤
2.内分泌系统疾病,如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肾上腺瘤等;
肾上腺瘤
3.胸部疾病,如慢性乳腺炎、胸部带状疱疹等;
胸部带状疱疹
4.药物的副作用,如氯丙嗪、吗啡、利血平、吗丁啉、胃复安以及避孕药等激素类药物,可引起人体的内分泌功能紊乱、刺激催乳素分泌,导致乳房溢液;
5.乳房的局部刺激和全身的应激反应,如经常玩弄或吸吮乳头、严重的精神创伤等因素,也可导致催乳素出现一过性增高而引发乳房溢液。
2常见乳头溢液的性状
⑴血性溢液:这种情况最要积极处理,常见的疾病是导管内乳头状瘤或者乳腺癌,毫无疑问,这是需要手术治疗的。可是也有例外,临床上通常会看见孕期或刚刚进入哺乳期的年轻女性突然出现乳头挤出鲜血或陈旧性的积血,像咖啡色。其实这种情况倒不要紧,多数是因为导管内的上皮脱落造成的出血,出血量大的,会很快从乳管溢出,就是鲜血;出血量小的,会在乳房内停留几天,再挤出来就是黑血了。这种情况可以观察几天往往就好了,不需要任何处理。
血性溢液
⑵清水样溢液:这是最让人纠结的类型,多数情况下是生理性的,或者只是乳腺增生的表现。可是也有乳癌病人出现清水样溢液。这时需要看溢液的导管是单根还是多根的,假若是多根的,一般是不要紧的;假使是单根的,量比较多,甚至伴有肿块,那就要认真对待了。
⑶黄色浆液性溢液:是常见的一种溢液,可以出现在各种乳腺疾病中,尤其是乳腺增生的病人多见。也有一部分为导管内乳头状瘤或乳腺癌。还是那句话,要重视单根乳管溢液的情况。
⑷棕褐色、咖啡色溢液:这种类型多见于导管内乳头状瘤和乳腺癌,特别是前者多见。当然了,年轻的妈妈或准妈妈可以先观察几天,假使情况不好转再进一步检查。
⑸乳汁样溢液:这种情况的溢液基本都不需要乳腺科处理。假使是多孔溢乳,多是哺乳期、哺乳后期、流产后等等生理情况;也常见于服用药物,例如吗丁啉为代表的胃药、以利血平为代表的降压药、以氯丙嗪为代表的精神科药等等。当然也有病理情况:高泌乳素血症、垂体微腺瘤。这两种疾病一般是神经科和内分泌科来治疗的,不用到乳腺科来就诊。假如是单孔溢乳,一般不用担忧,也不需要特殊处理,定期随访就可以了。
乳汁样溢液
⑹脓性溢液:临床上并不多见,一般见于导管扩张症(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病人,不论您是否发热,这种情况是要积极处理的。
⑺油脂样溢液:这种情况多是导管扩张症(浆细胞性乳腺炎),需要积极处理,否则病变范围扩大后,会形成迁延不愈的病灶。
如果出现的乳头溢液是单乳头溢液,多与以下几种乳房疾病有关:
1.乳腺导管扩张症
患有此病的部分患者首发症状为乳头溢液。溢液的颜色多为棕色,少数为血性。此病好发于40岁以上非哺乳期或绝经期妇女。发生溢液的乳晕区有与皮肤粘连的肿块,直径常小于3厘米,同侧腋窝淋巴结可肿大、质软、有触痛。
2.乳管内乳头状瘤
此病以40~50岁者多见,瘤体多发生在邻近乳头的部位,瘤体很小,带蒂并有绒毛,还有很多壁薄的血管,故易出血。触诊患者乳房,有时可发现乳晕下有樱桃大的肿块,质软、光滑、活动。
3.乳房囊性增生
育龄妇女多见。部分患者乳头溢液为黄绿色、棕色、血性或无色浆液样。此病有两个特点:一是表现为乳房周期性胀痛,好发或加重于月经前期。二是乳房肿块常为多发,可见于一侧或双侧,也可局限于乳房的一部分或分散于整个乳房。肿块呈结节状且大小不一,质韧不硬,与皮肤无粘连,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肿块在月经后可有缩小。
4.乳腺癌
部分乳腺癌患者有鲜红或暗红色的乳头溢液,有时会产生清水性溢液,无色透明,偶有黏性,溢出后不留痕迹。45岁~49岁、60岁~64岁为此病的两个发病高峰。患者在无意中可发现乳房肿块,多位于内上限或外上限,无痛,渐大。晚期病变部位出现橘皮样皮肤改变及卫星结节。腋窝淋巴结肿大、质硬,随病程进展彼此融合成团。
3检查
(1)临床检查:也就是临床医生进行的视诊和触诊,千万不要小视这一条,多数溢液是临床查体发现的。
(2)溢液涂片检查:可以发现脱落的肿瘤细胞。然而因为溢液中肿瘤细胞极少,此项检查阳性率很低。
(3)超声检查:可以发现扩张的导管、导管内的微小占位,对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很有帮助。
(4)钼靶检查:此项检查并非针对乳头溢液的,是用来判断溢液是否伴有微小钙化、占位等,用于排除恶性肿瘤,如导管内原位癌。
(5)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乳头溢液伴有乳内肿块者,针吸细胞学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正确率可达96%,对乳头溢液的良性疾病的正确诊断率则较低。
(6)活体组织检查是确诊乳头溢液病因的最可靠方法,尤其对早期微小瘤灶,需进一步确诊的可靠方法。若能在影像学定位基础上行穿刺活检,则确诊率尚可提高。
(7)乳管造影:把造影剂注入到导管中然后拍钼靶,假如导管里面有肿瘤,造影剂就不能充满管腔,术语叫做“充盈缺损”,倘若肿瘤比较大,就会完全堵住导管,就会形成“杯口征”。
(8)乳腺导管镜检查相对于前面的各项无创检查,此项检查还是有一些痛苦的,乳腺每个乳头有15-20个乳管开口,每个开口连接一个大乳管。乳腺导管镜检查首先找到出水的乳管,然后用很细的顿头针插、入该乳管,注入少量麻药后,逐级扩张导管至乳管镜镜头粗细,放入乳管镜,就像查看房间一样,查看乳管的每根分支,了解有无病变,从而了解出水的原因,如果是无菌性炎症的问题,在冲洗后(冲洗液里有消毒成份)就能改善,如果有占位病变,那检查就是阳性,一般需要手术治疗。
4诊断
1.病因诊断
对乳头溢液患者进行病因诊断时,除详细了解病史及体格检查外,还需仔细观察溢液类型及是单管溢液还是多管溢液。此外还应进行有关辅助检查,以帮助诊断。
2.溢液量的评估
除妊娠期、哺乳期乳汁正常分泌外,其他乳头溢液都属病理性溢液。溢液量的评估可分为5个等级。+++:不用挤压,自然流出。++:轻压时,丝状喷出。+:强压时流出2~3滴。±:强压时勉强可见。-:压迫亦不见溢液。治疗后评估乳头溢液量亦可作为治疗效果的评价参考。
5治疗
乳头溢液有真性溢液及假性溢液两种。假性溢液是指乳头浅表糜烂或乳瘘的渗液。
1.假性溢液
假性溢液常见于乳头凹陷者,由于乳头表皮脱落细胞积存于凹陷处,引起少量形似液性豆渣样的渗出,时常有臭味。假性溢液,可行相应的局部治疗。
2.真性溢液的处理
真性溢液指非妊娠、非哺乳期乳头自然溢液,病因可因血友病、紫癜病、内分泌失调、导管本身病变及乳腺内病变引起。如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囊性增生病、乳腺导管扩张症、乳腺导管炎、乳腺导管内癌等,是乳头溢液的常见原因。处理可分为两种情况:
(1)非肿瘤性溢液的治疗常为乳腺导管扩张症、乳腺囊性增生等引起。前者可行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后者可行中药治疗、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2)肿瘤性溢液的治疗常为导管内乳头状瘤或导管内乳头状癌所引起。前者行局部区段切除,后者应行乳腺癌根治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chundesi.com/rxyzz/56449.html